【摘 要】
:
黄茶是我国特有的一大茶类,其初加工包括杀青、闷黄、干燥三道基本工序。闷黄是影响黄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闷黄程度的正确把握与否直接决定黄茶品质的优劣。生产上,黄茶闷黄程度的控制主要依赖制茶人员的经验,缺乏科学性与稳定性。本实验以闷黄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感官审评、生化实验检测、电化学分析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等方法分别研究了黄茶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随闷黄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闷黄叶电化学参数(p H、氧化还原电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茶是我国特有的一大茶类,其初加工包括杀青、闷黄、干燥三道基本工序。闷黄是影响黄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闷黄程度的正确把握与否直接决定黄茶品质的优劣。生产上,黄茶闷黄程度的控制主要依赖制茶人员的经验,缺乏科学性与稳定性。本实验以闷黄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感官审评、生化实验检测、电化学分析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等方法分别研究了黄茶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随闷黄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闷黄叶电化学参数(p H、氧化还原电位和电导率)和颜色随闷黄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基于电化学参数和颜色特征初步建立了判断黄茶闷黄程度的模型。研究结果如下:1、黄茶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随闷黄时间的变化规律随着闷黄时间的延长,黄茶感官品质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闷黄6 h茶样的感官品质最优;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酚氨比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茶黄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咖啡碱含量无显著变化。2、闷黄叶电化学参数和颜色随闷黄时间的变化规律随着闷黄时间的延长,闷黄叶热泡p H与冷泡p H呈下降趋势;热泡氧化还原电位与冷泡氧化还原电位呈上升趋势;热泡电导率与冷泡电导率无明显变化规律;颜色特征中,r值(红色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g值(绿色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H值呈下降趋势,S值和V值无明显变化趋势。3、基于电化学参数判断黄茶闷黄程度的研究基于电化学参数建立了判断闷黄程度的Fisher判别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和预测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含量变化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Fisher判别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判别黄茶闷黄程度的准确率均较高,其训练集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93.33%、92.22%,预测集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86.66%、86.66%;预测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的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其R~2分别为0.814、0.956,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84%、4.13%,预测茶黄素含量的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差,其R~2为0.748,平均相对误差为39.33%。4、基于颜色特征判断黄茶闷黄程度的研究基于颜色特征建立了判断闷黄程度的Fisher判别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和预测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茶黄素含量变化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Fisher判别模型的预测效果一般,其训练集的平均正确率为86.66%,预测集的平均正确率为76.66%;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其训练集的平均正确率为92.22%,预测集的平均正确率为90%;预测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其R~2分别为0.948、0.911和0.949,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5%、4.66%、1.93%,预测茶黄素含量的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差,其R~2为0.783,平均相对误差为12.34%。
其他文献
目的:对于人性化护理在慢阻肺无创呼吸机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和研究。方法:对90例在本院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阻肺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是人性化护理,对比其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效果上是优于对照组的,在并发症方面是小于对照组的,对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在生活质量评分上是高于对照组的,在焦虑和抑郁评分上是低于对照组的,相比是有较大差异的,P<0.05。结论:人性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集多种能源的生产、输送、分配、转换、存储和消费环节于一体,能够实现对电、气、热等能源的综合管理和调度,为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重要解决方案。本文首先对包含电力系统、天然气系统、热力系统且通过能源集线器耦合而成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流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电力系统、天然气系统、热力系统及耦合环节的能流计算模型。其次,建立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出力和多能负荷的概率模型
<正>重症神经疾病患者如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导致进食困难[1]。由于此类患者代谢亢进及分解代谢过度等原因,患者机体内蛋白的分解大于合成,对能量的需求增加,故在高消耗和低摄入的状态下,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病死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2]。尽管对于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提倡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儒家“孝亲”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石。而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若要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中立足并传播开来,必须要妥善解释佛教与“孝亲”观念之间的关联,才能与中国传统社会相适应。中国佛教的“孝道”观念成为了佛教传播史中的重要一节,通过对佛教经典《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文本”解读,可以获知佛教“孝道”观念架构体系,窥见中国佛教与儒家文化的冲突整合过程,并最终形成了
本研究以6年生“6-6-6”枇杷为材料,研究不同果袋套袋对袋内微环境、果实生理障碍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套袋处理对果实微域环境具有明显影响。套袋影响了袋内的温度,在晴天温度最高点时套袋可以降低袋内的温度,外套反光膜袋内套网兜与外界温度(33.50℃)和只套枇杷专业纸袋(33.63℃)相比,分别降低了1.18℃和1.31℃。在最低点时会增加袋内温度,外套反光膜袋内套网兜与外界温
葡萄(Vitis vinifera L.)具有较高的经济、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其栽培面积和产量一直位于世界水果生产前列。氮作为葡萄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首需的且是必须的大量元素,存在年施用量大而利用率低的问题。因而,通过提高葡萄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率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具有重要意义。据大量研究表明,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和无毒副作用的内源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可用于调控作物对氮
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 cv.Guanximiyou)是四川省主栽的优良蜜柚品种之一,在多年的嫁接繁殖和田间观察下,产生了许多优系芽变。其中,‘三红蜜柚(C.grandis cv.Sanhongmiyou)’、‘红肉蜜柚(C.grandis cv.Hongroumiyou)’、‘红绵蜜柚(C.grandis cv.Hongmianmiyou)’和‘黄金蜜柚(C.grandis cv
柑橘果实粒化是果实发育后期或贮藏期易发生的生理现象,目前关于柑橘果实粒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还没有得到系统的结论。本研究以‘春见’为试验材料,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糖醇钙、糖醇锌,研究了果实发育后期汁胞木质素含量、木质素关键酶(PAL、CAD、POD)活性的影响及粒化与木质素代谢的关系,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糖醇钙、糖醇锌处理对‘春见’果实的矿质元素含量、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与果实粒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
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境内的野生茶树,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资源材料50份,系统观测其形态及生物学特征,采制春梢生化样并测定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提取基因组DNA并采用SSR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与其他野生茶树群体的亲缘关系。此外,本研究还初步分析了利用上述茶树资源春季鲜叶所制红茶的品质特征。结果表明:(1)雷波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在四川省雷波县罗山溪乡银厂沟村西南方向(N28°28’1
桃(Amygdalus persica L.)是世界第六大水果,近年来,如何提高桃的品质备受关注。本试验采用盆栽及田间试验方式,以桃为材料,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50、100、150和200μmol/L)褪黑素(Melatonin,MT)对桃生长和养分吸收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显著促进桃生长和提高桃果实品质的最佳喷施浓度,为桃果实的生产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喷施褪黑素能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