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我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和研究,主要通过地表对地震波观测结果。“地震波就象是X射线那样,是照亮地球内部的一盏明灯,是通往地球内部的信使”俄罗斯科学家伽利津(Galitzin)如是说。地震波有能力穿透到地球深处,而后可以携带着诸多地球深部的物理和结构信息,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利用地震波来高精度探测地球内部结构。近来数字观测技术日益发展,台网也日益完善,这样一来就便利了我国地震学者,让他们有富足的条件对震源过程进行更为细致的观测和研究,与此同时对地球内部结构可以展开更高精度地探测和反演。 远震P波波形中包含了莫霍间断面所产生的Ps转换波及其多次反射波的信息,而从远震P波波形中提取出我们需要的地壳信息也就是接收函数的基本思想,近年来接收函数反演方法发展到日益成熟的地步,而借助其求得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与地震的波动性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地壳急剧变化带上发生了一些大地震。本文就重庆及邻区的地壳厚度研究也就有了意义,作者从国家数字台网备份中心申请了2008年到2016年研究区域的33个台站记录到的700多个远震波形记录。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法,提取该台网地震台站下方接收的函数反演出地壳厚度和波速比。从数据申请再到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除了数据的挑选以及到时的拾取之外,全部都在Linux系统下,以perl脚本的形式完成,解决了数据量大、难处理的问题,数据处理的软件使用了美因圣路易斯大学开发的地震分析处理软件GSAC软件。结果表明了重庆12个区域台下方最厚的为城口(CHK)达51.0KM,最薄的为荣昌(ROC)仅38.5KM,两者相差为l2.5KM。在我们所设定测线AA’上,莫霍面有一定起伏,四川盆地处浅层速度偏低,在WUL台处发现台站下方8-10KM处有低速异常,我们推断这个很薄的低速区很可能是导致川东薄皮褶皱构造的滑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