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新鲜果蔬的数量及品质上的需求都日益增加。差压预冷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果蔬保鲜措施被广泛的应用。核果类果实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差压预冷的过程中,很容易引起内部的传热不均匀——降温不彻底或者产生冷害等,严重的影响了果实的贮藏时间与品质。研究人员针对差压预冷的风速、温度、果实的堆码方式、包装箱开孔率等进行了大量理论与实验的分析,却很少结合核果类果实自身的特点,对其内部的传热特性进行研究。
本文选取山东地区常见的寒露蜜桃等作为核果类果实代表。首先,根据平行热线法原理,建立了热探针导热系数测定实验装置,根据实验测试结果对数据拟合,计算出果肉部分的导热系数约为0.4~0.6W/(m·K),果核部分的导热系数约为0.5~0.7W/(m·K),同一个果实中,果肉的导热系数低于果核。根据湿空气物性特点,制定了果蔬差压预冷过程中的湿空气计算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
综合考虑到湿空气热物性、果核、果实的呼吸热等影响因素,根据核果类果实在差压预冷过程中的传热特点,建立了果实外部空气与果实内部的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并采用FLUENT软件对含内热源的桃形有核模型的预冷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根据模拟结果比较了各种单体模型的果实平均温度的变化率、7/8冷却时间、预冷系数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首先,与传统的球型模型相比,有核桃型模型的预冷时间变短,而考虑到呼吸热的桃型有核模型预冷时间会有所延长,但更加符合实际,能更精确的表述预冷过程。其次,针对同一个果实,迎风侧、尖端、果核部分的降温速度快于其他部分。同时,通过模拟,对果实在0.5m/s、1.0m/s、1.5m/s、2.0m/s、2.5m/s的风速、以及0℃、3℃、5℃的温度下的预冷效果进行比对,认为在中速风速以及较低的温度下能够更快的达到保鲜温度。根据模拟结果所体现出的果实预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调整果实摆放位置、采取阶段性调整果实排列顺序或者间隔性改变进风口等方式提高预冷的速度及均匀性。
通过对核果类果实在差压预冷过程中的传热研究,给出了核果外形等重要因素在差压预冷中的影响程度及运行参数优化,为冷库差压预冷系统的设计、运行与优化提供了一定的数值参考与理论指导,有利于提高储存果蔬的品质和减少耗损率以及系统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