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现代诗化小说。首先需要厘清诗化小说这一概念。笔者将其与抒情小说、散文化小说、散文诗小说、抒情诗的小说、写意小说等相近概念进行综合比对之后,对诗化小说给出这样一个定义:这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敛抒情气质的现代小说。它不太注重故事情节的营构、结构叙事的严整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而擅长以含蓄内敛的诗性语言、充满象征意味的意境和看似随意松散的结构营造出一种整体的诗性氛围。它以特殊的情调、情绪和情味儿来感染和吸引读者,并藉此传达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诗性感受。引言部分首先交代了诗化小说的缘起,并对目前学界有关诗化小说的研究成果和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地梳理。论文主体部分共五章。第一章对现代诗化小说的两个主要影响源——中国抒情传统和西方现代小说做了较为粗略地论述。现代诗化小说在对自我内心世界的看重,文字意境的营造和追求“象外之境、言外之旨”等表达效果方面明显受到中国抒情传统的影响。与此同时,西方现代小说对它的形式和精神也都产生了相应的作用和影响。现代诗化小说在中国抒情传统与西方现代小说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这是它在诗学建构上取得的独特价值。第二章对现代诗化小说的发展历程和它在各个历史时段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进行了一个纵向梳理。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早期探索,到三十年代的日趋圆熟,再到四十年代随着现实社会压力加剧而发生的现实衍化,现代诗化小说大体经历这样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诗化小说作者在处理作品与现实的关系上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然而从整体来看,诗化小说坚持以一种审美的内省的方式来看取社会人生,它与时代大潮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第三章对诗化小说的生成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探讨。这是笔者颇感兴趣同时也着力较多的地方。诗化小说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以诗化小说这一表现形式作为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渠道和方式?也就是说,诗化小说是如何生成的?本文认为:存在于诗化小说作者内心的先在意向结构首先决定了他们在对这个世界表达时采用了诗化小说这一形式,这是诗化小说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而诗化小说作者选择以沉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进入远离现实的静思冥想空间寻找内心的纯净和静谧。这种有意回避现实的态度中暗含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某种不满,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人生理想诗意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在对过去的频频回顾中寻找对已经逝去或正在逝去的传统世界的眷恋,成为诗化小说作者追寻诗意生命的普遍方式。同时,很多诗化小说作者对现代社会文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深感焦虑。他们在诗化小说这一形式中所找到的不仅是属于自己的一剂心灵安慰剂,同时也对现代文明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切反思。第四章试图从诗学主题方面切入诗化小说研究内部。诗化小说在主题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殊面向,诸如回忆、故乡、童年、梦境等主题成为诗化小说中反复再现的诗学主题。这些主题早已超越它们本身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成为一种更宽泛的能指,它们的深层意味超越于现实层面之上,成为诗化小说作者追求的一种精神向度,一条体悟人生价值的通道。第五章对诗化小说的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基本存在形态进行了初步探讨。现代诗化小说和一般叙事型小说在对文本的时间和空间等重大问题的处理方式上表现出很大不同。在时间方面,大部分诗化小说中的时间呈现为一种“向后看”的姿态,它们的时间向度更多的指向过去,而非当下和未来。具体说来,诗化小说中的时间主要呈现为三种状态:回溯、静止和永恒。在空间的处理方面,诗化小说亦有其独到的经验和艺术展示。它一方面从中国抒情传统中汲取有关意象塑造和意境生成方面的经验,将诗化小说中的艺术空间以隽永的诗歌意象和优美的诗的意境传达出来,以达到将“叙事虚化、抒情实化”的诗化效果:另一方面它又成功借鉴西方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通过对空间场景的并置、跳跃重组等方式来完成小说中的空间重构。有些诗化小说作者甚至大胆尝试以空间位移代替时间推移这一崭新的结构方式。通过对小说中时间和空间的特殊处理,诗化小说整体呈现出一种经由作者内心“改造”后的理想诗意境界。结语部分对现代诗化小说在现代文学中遭到“冷遇”的原因以及它的独特存在价值进行了简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