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欠发达资源富集区是我国具有典型特征的区域,研究该类区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在系统归纳和总结相关研究基础上,以资源开发效应评价与“资源诅咒”预警为核心内容进行了研究。
论文简要分析了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的空间分布和发展现状;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典型案例,运用灰色关联等方法,综合分析评价了矿产资源开发效应,并揭示了负效应产生的内在原因;构建了“资源诅咒”诊断预警系统,并进行了“资源诅咒”警情分析:运用GM(1,1)模型进行了关键指标未来值的预测,在测度经济子系统与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子系统的协调度基础上,进行了整个系统的警度分析;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典型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欠发达资源富集区“资源诅咒”的规避路径与对策建议。
论文主要结论包括:
第一,欠发达资源富集区是我国最具特殊意义的典型区域,集资源富集、经济贫困、社会复杂、生态脆弱、环境敏感等特性于一体。该类型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资源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等问题,“资源诅咒”初现端倪。规避“资源诅咒”是实现该类型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典型案例,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资源等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矿产资源开发的正面效应主要表现为:产业关联效应——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收益分配效应——增加了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就业效应——带动了就业增长等;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如:“资源核”效应、“挤出”效应、移民效应、生产安全效应、地质灾害效应等。并分析了各类效应对不同承受主体的影响,揭示了负效应产生的内在原因。
第三,以毕节地区为案例,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子系统在内的“资源诅咒”预警系统,并进行了警情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987-2007年,经济总量增幅较大,但相对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单一,且采掘业比重过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能力有所提高,但相对水平较低;城乡居民收入有所提高,但相对水平较低,且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得到了优化,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就业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但人口问题仍然棘手;森林覆盖率有所上升,但相对水平较低;“三废”污染依然严重,且单位GDP能耗较高;耕地资源数量减少,且质量退化严重;煤炭开采量逐年递增,其水资源破坏呈加重之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较丰富,但人均、亩均水平相对较低。
第四,利用GM(1,1)模型对“资源诅咒”预警系统及其内部协调度进行了预测预警。结果表明:除资源子系统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态势较好;经济子系统与资源子系统协调程度较差,且与各子系统的协调度呈逐年递减之势,表明系统发展会越来越趋向于不协调,这将导致整个区域陷入“资源诅咒”困境。
第五,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典型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欠发达资源富集区“资源诅咒”的规避路径和对策建议,包括经济持续增长路径、社会和谐发展路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路径、资源节约与保护路径以及综合管理路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