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 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诊断为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DVT的患者分为AECOPD合并DVT组,未合并DVT的患者分为单纯AECOPD组。利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ECOPD患者合并DVT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检验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结 果]1单因素分析1.1 一般资料 两组相比,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病史、临床表现及预后 两组相比,在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比例、双下肢对称水肿、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吸烟指数、饮酒、咳嗽、咳痰、发热、喘息、双下肢疼痛及不对称水肿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实验室检查 两组相比,在氧合指数、呼吸衰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FDP、D-二聚体、CRP、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H、PaO2、PaCO2、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血小板压积、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FIB、APTT、PT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肺功能指标 两组相比,FEV1/FV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pred、GOLD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双下肢对称水肿、D-二聚体及APTT水平是AECOPD合并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 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AUC为 0.840(95%CI=0.773-0.907,P<0.001),cut off值为0.515mg/L,灵敏度为 86.7%,特异度为 67%。APTT 其 AUC 为 58.6%(95%CI=0.491-0.681,P<0.05),cut off 值为 38.75s,灵敏度为 76.7%,特异度为46.7%。D-二聚体联合APTT进行ROC曲线分析其AUC为0.889(95CI%:0.840-0.938,P<0.001),灵敏度为 76.8%,特异度为 88.3%。[结 论]1.AECOPD患者合并DVT时缺乏特异的临床特征,AECOPD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时应警惕DVT的发生;2.高龄、病程长、双下肢对称水肿、D-二聚体升高和APTT下降是AECOPD患者合并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合并肺源性心脏病、低氧血症和炎症反应可能增加AECOPD患者合并DVT的风险;3.D-二聚体联合APTT检测能够提高AECOPD患者发生DVT的诊断率,特异度增加。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