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学生是时代的骄子、社会的栋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仅可以强化其身体素质,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对于其健身成长大有裨益。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主要依靠学校的体育课和自发进行的体育运动行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在此情况下,高校健身俱乐部的出现则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另外一条学习、参与体育运动的计划,弥补了高校体育教学的不足。基于此,笔者以“河南省高校健身俱乐部建设与发展状况研究”为题,以河南省9所高校10家高校健身俱乐部建设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以9所10家高校健身俱乐部的相关领导、参加健身人员、教练人员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通过对河南省50所高校(含8所独立院校)的调查,其中有9所高校建立有高校健身俱乐部,占到总比的18%,说明高校中开展健身俱乐部的规模还不是很高,所以各个学校领导和体育主管部门领导应当积极转变观念,认识到健身俱乐部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2.河南省10家高校健身俱乐部主要呈现出三种运营方式,三种高校健身俱乐部以学生为主的服务对象的定位,表现出独特的运营方式、管理方法、健身服务内容等等,对于弥补高校体育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为河南省其它高校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提供了学习与借鉴的对象。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学校在将场馆设施租赁给本校教师使用或者是与校外人员合作经营健身俱乐部的时候,必须在沟通、协商的基础之上,通过合同的方式明确利益分配方式、权责关系、场馆设施的使用与维护问题等等。3.俱乐部负责人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可以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从社会中招收一批优秀的健身俱乐部管理人才,并制定系统的目标考核体系,由此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运营质量。4.教练员流动性大、业务素质不高也是各个高校俱乐部亟待解决的问题。俱乐部应定期为教练员提供培训和等级晋升的机会,保证教练员业务素质的潮流化和专业化;将俱乐部的经济效益与教练员的收入紧密联系在一起,实行按劳分配,并从俱乐部的长远利益角度出发,在报酬形式上更加注重长期化,即专职化。5.硬件设施不足高校健身俱乐部存在的普遍问题,校健身俱乐部可以与商业俱乐部建立一定的合作管理,一方面吸收、借鉴商业俱乐部丰富的管理经验,借用其完善的健身器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学校高水平的场馆设施租用给商业俱乐部,由此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在服务方面进行多方面的开发,从而满足学员的需要。6.高校对于健身俱乐部缺乏必要的监督,学校应当以学生利益为重,强化高校对于各种健身俱乐部的监督与管理,由此实现预期的俱乐部经营目标,避免出现唯利是图甚至是欺诈行为。7.高校健身俱乐部依托于高校,消费群体以高校师生为主,使其发展有了一定的会员基础,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多以在校师生为主要消费人群,但也要对周边市民做到一定的宣传,使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利益得到最大化。同时也要增加更多的销售模式,在知道参与健身人员的消费动机之后,应该尽可能的满足参与健身人员的需要,制定出更多的宣传销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