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阿片类药物是临床麻醉、术后镇痛和疼痛治疗中的常用药物。在发挥镇痛作用的同时,它们还能通过中枢敏化作用,使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诱导产生痛觉过敏。临床实践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麻醉的病人出现痛觉过敏比较常见,严重影响病人术后舒适度和恢复。痛觉过敏与大量内向钙离子流通过NMDA受体进入神经突触后膜密切相关,伴随钙离子浓度增加,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和Ⅳ(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Ⅱ,Ⅳ;CaMKⅡ,CaMKⅣ)均可能被激活,并且可能在痛觉过敏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发挥一系列非常重要作用。脑组织细胞胞浆中CaMKⅡ对痛觉的影响目前已被广泛关注,但存在于细胞核中的CaMKⅣ是否参与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过程,同时在痛觉过敏的不同时期磷酸化和蛋白表达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尚有待研究。 目的:研究在停止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后的不同时间点,大鼠大脑皮质S1区和海马中CaMKⅣ磷酸化和蛋白表达量的动态变化,并与CaMKⅡ进行对比,探讨CaMKⅣ在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中的动态变化和作用,为临床认识、预防和治疗痛敏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方法:行为学实验: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剂量瑞芬太尼组和低剂量的瑞芬太尼组测量大鼠缩足阈值的基础值;对照组大鼠鼠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高剂量组输注瑞芬太尼(负荷量是6μg·kg-1,持续输注量是2.5μg·kg-1·min-1,药物浓度是20μg/ml)或低剂量瑞芬太尼(负荷量是1.5μg·kg-1,持续输注量是0.6μg·kg-1·min-1,药物浓度5μg/ml)2小时后,测量各组大鼠停药后即刻0h,0.5h,2h,5h,24h的缩足反应阈值。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停药后即刻0h,0.5h,2h,5h,24h组;通过鼠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高剂量的瑞芬太尼2小时;断头处死不同时间点的大鼠,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皮质S1区和海马组织的T-CaMKⅣ的T-CaMKⅡ表达和p-CaMKⅣ和p-CaMKⅡ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免疫组化: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剂量瑞芬太尼组;输注生理盐水和高剂量的瑞芬太尼2h,停药0.5h,灌注10%中性福尔马林,制备成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p-CaMKⅣ的p-CaMKⅡ在大鼠大脑皮质S1区和海马CA1区的表达。 结果:行为学:高剂量瑞芬太尼停止输注后即刻,0.5h和2h大鼠缩足阈值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组未引出痛觉过敏行为学反应。Western blot分析:p-CaMKⅣ的和p-CaMKⅡ在停止高剂量输注瑞芬太尼后即刻,0.5h,2h,在大脑皮层S1区和海马显著升高(P<0.05),T-CaMKⅣ的T-CaMKⅡ输注后没有显着的变化。免疫组化:停止输注高剂量的瑞芬太尼后0.5h S1区的大脑皮层和海马CA1区p-CaMKⅣ的p-CaMKⅡ的免疫染色显著增加(P<0.05),p-CaMKⅣ的和p-CaMKⅡ的阳性细胞显增多(P<0.05)。 结论:瑞芬太尼致痛敏大鼠大脑皮质S1区和海马组织中的CaMKⅣ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与CaMKⅡ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动态变化趋势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