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和M期体细胞核在核移植后形态重建模式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anb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世界上第一例体细胞核移植动物“Dolly”绵羊出生后,核移植已经在多个物种取得成功,并且也得到了很多基因修饰的体细胞核移植动物。但不论那个物种,体细胞核移植的成功率都很低。有很多因素影响体细胞核移植的效率,其中受体胞质的质量和核移植时体细胞的周期就是两个重要因素。本实验研究了亮甲酚兰(BCB)染色对猪卵母细胞的筛选效果。在GV期对猪卵母细胞进行BCB染色后,分别检查了着色组(BCB+)、未着色组(BCB-)、和对照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激活后孤雌胚胎的早期发育能力和作为胞质受体支持核移植胚胎早期发育的能力。本实验还比较了G1早期与M期猪成纤维细胞核移植胚胎第一次卵裂前核形态学的变化及在体外的早期发育能力,观察了G1早期成纤维细胞核融合进入去核卵母细胞(eG1-NT胚胎)后2、4、6h的形态学事件;观察了M期成纤维细胞核融合进入去核卵母细胞(M-NT胚胎)后2、4、6、19、24h的形态学事件,并对两种核移植胚胎第一细胞周期内的形态学变化模式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比较了eG1-NT胚胎与M-NT胚胎在体外发育到囊胚的能力。取得如下结果: ⑴BCB+组卵母细胞发育到MⅡ期的比率(91.6%)显著高于(P<0.05)BCB-(64.0%)和对照组卵母细胞(77.5%):BCB+组孤雌胚胎的囊胚率(34.9%)显著高于(P<0.05)BCB-组(9.5%)和对照组(23.1%);BCB+组核移植胚胎的囊胚率(23.0%)显著高于(P<0.05)BCB-组(5.0%)和对照组(14.1%)。 ⑵在融合后2hM-NT胚胎与eG1-NT胚胎核有一半左右(50.0%和44.8%)处于膨大状态;M-NT胚胎在融合后4h形成类原核的比例(77.8%)显著高于融合后4h时eG1-NT胚胎形成类原核的比例(55.3%)(P<0.05)。融合后6h绝大多数(89.3%和75.0%)M-NT胚胎与eG1-NT胚胎核形成了类原核。M-NT胚胎在融合后19h有77.4%具有两个核,并且在融合后19h和24h观察时都没有发现排类极体(PBCs)的现象。M-NT胚胎胚与eG1-NT胚胎在体外培养时,发育到囊胚的能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 ⑶结果表明BCB染色是一种有效筛选高质量猪卵母细胞的方法;M-NT胚胎比eG1-NT胚胎更早的形成类原核,二者在体外早期发育能力相似。但由于用融合法得到M-NT胚胎不能排出类极体,很可能会形成四倍体胚胎。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数字故宫为例,探讨了博物馆数字项目监测与评估的必要性、监测与优化平台的具体运作,以及对数字项目内容建设的促进和完善,最后提出了对监测、优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故宫的古建筑是故宫的重要文化遗产。古建筑中的贴落画又可谓是古建筑中的精华,因此对故宫古建筑中的贴落画进行数字化采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故宫的古建筑——毓庆宫
苗药金雀花(Parochetus communis Buch.),别名生血草、一颗血,为蝶形花科金雀花属植物,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兴仁县、兴义市、普安县、毕节市、遵义市等地,生于1800 m的山谷草地;云南、缅甸、印度、斯里兰卡、印尼也有少量分布。该药材性酸、涩、温,具有补肾壮阳、节骨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阳萎、创伤出血、跌打骨折、外伤发热、水肿、瘰伤等。贵州省苗族民间用金雀花治疗各种毒疮,具有独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科普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收藏、传播、科学保管等基本职能。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博物馆作为传统博物馆在时空维度的延伸,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
Cosserat连续体理论将材料点的局部转动作为独立的量而同介质体的整体转动区分开来,基于此,Cosserat连续体理论在经典连续体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转动自由度和相应产生的微曲率
当前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研究和现行规范,基本都集中在双排配筋剪力墙方面,这也是因为当前剪力墙主要应用的地方是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本文研究了一种应用在新型复合多层
  自2015年3月起,农业部积极推进并部署"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以解决因滥用、乱施化肥导致的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安全问题。实现化肥零增长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要让农业种植户做
会议
  大数据具有催生社会变革的能量,各行各业都受其影响,博物馆领域也不例外。目前博物馆最主要的大数据有三个方面,一是藏品数据,二是陈列数据,三是观众数据,对博物馆数据进行科学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将互联网与博物馆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功能。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极大方便了博物馆的展陈和藏品的展示,数字化展示成为博物馆宣传服
基坑围护设计中,常采用等长桩的设计方法解决基坑的稳定性问题,桩长基本以满足基坑的整体稳定性来控制。由于基坑底面以下的弯矩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按等长桩形式进行布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