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世界上第一例体细胞核移植动物“Dolly”绵羊出生后,核移植已经在多个物种取得成功,并且也得到了很多基因修饰的体细胞核移植动物。但不论那个物种,体细胞核移植的成功率都很低。有很多因素影响体细胞核移植的效率,其中受体胞质的质量和核移植时体细胞的周期就是两个重要因素。本实验研究了亮甲酚兰(BCB)染色对猪卵母细胞的筛选效果。在GV期对猪卵母细胞进行BCB染色后,分别检查了着色组(BCB+)、未着色组(BCB-)、和对照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激活后孤雌胚胎的早期发育能力和作为胞质受体支持核移植胚胎早期发育的能力。本实验还比较了G1早期与M期猪成纤维细胞核移植胚胎第一次卵裂前核形态学的变化及在体外的早期发育能力,观察了G1早期成纤维细胞核融合进入去核卵母细胞(eG1-NT胚胎)后2、4、6h的形态学事件;观察了M期成纤维细胞核融合进入去核卵母细胞(M-NT胚胎)后2、4、6、19、24h的形态学事件,并对两种核移植胚胎第一细胞周期内的形态学变化模式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比较了eG1-NT胚胎与M-NT胚胎在体外发育到囊胚的能力。取得如下结果:
⑴BCB+组卵母细胞发育到MⅡ期的比率(91.6%)显著高于(P<0.05)BCB-(64.0%)和对照组卵母细胞(77.5%):BCB+组孤雌胚胎的囊胚率(34.9%)显著高于(P<0.05)BCB-组(9.5%)和对照组(23.1%);BCB+组核移植胚胎的囊胚率(23.0%)显著高于(P<0.05)BCB-组(5.0%)和对照组(14.1%)。
⑵在融合后2hM-NT胚胎与eG1-NT胚胎核有一半左右(50.0%和44.8%)处于膨大状态;M-NT胚胎在融合后4h形成类原核的比例(77.8%)显著高于融合后4h时eG1-NT胚胎形成类原核的比例(55.3%)(P<0.05)。融合后6h绝大多数(89.3%和75.0%)M-NT胚胎与eG1-NT胚胎核形成了类原核。M-NT胚胎在融合后19h有77.4%具有两个核,并且在融合后19h和24h观察时都没有发现排类极体(PBCs)的现象。M-NT胚胎胚与eG1-NT胚胎在体外培养时,发育到囊胚的能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
⑶结果表明BCB染色是一种有效筛选高质量猪卵母细胞的方法;M-NT胚胎比eG1-NT胚胎更早的形成类原核,二者在体外早期发育能力相似。但由于用融合法得到M-NT胚胎不能排出类极体,很可能会形成四倍体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