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民间乐种史志研究,通过对弱势群体逐渐建立起来的乐种——山西沁州三弦书历史探究,试图勾勒出盲艺人在建国前后的生活、演艺环境、传承模式、唱本和音乐等方面的演变历史。全文贯穿考古、文献、口述史料相结合,以音乐学研究理论做基础,借鉴历史学、人类学的前沿成果,力图以全方位的视觉对这一民间乐种历史进行梳理研究。本文主要分为引言、主体和结语三大部分。引言主要阐述研究沁州三弦书的目的、意义和学术前沿动态;主体部分包括七章:第一章,沁州三弦书历史渊源考,通过对前人考察结论产生疑问,继而追溯盲人说唱渊源、三弦乐器传入中国(山西)的时间、三弦书在中国(山西)的发展,又紧密围绕山西晋南、晋东南说唱历史,从而对沁州三弦书的渊源形成笔者的结论。第二章,1937年以前的沁州三弦书,通过对明代-1937年之间山西曲艺发展概况、盲人说唱组织、沁州三弦书特殊技艺、传承人、传承模式等方面梳理,试图全面揭示沁州三弦书这这一阶段的“他体”传承和发展;第三章,沁州三弦书传统唱本和音乐解析,这是对沁州三弦书传统说唱的“本体’诠释,唱本解析重视对创作文体和语言特色的总结,音乐部分重视对板式结构的洞悉。第四章,建国前后(1937年-1966年)的沁州三弦书,这一章主要关注的是沁州三弦书在新文化、新思想以及在抗日、解放、建国初期中所产生的新变化,其中沁州盲人宣传队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发展状况是这一部分的研究重点。第五章,“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的沁州三弦书,由于受“破四旧”和“样板戏”的影响,沁州三弦书在这一阶段的发展方向有所偏颇,因此这一章只是略述了沁州三弦书的生存状况和演出环境;第六章,1978年至今的沁州三弦书,主要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沁州三弦书发展的新气象和新成果,尤其是三弦书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之后,沁县对传统三弦书的发掘和对三弦书的再次创新和发展。第七章,沁州三弦书近现代唱本和音乐解析,主要对1937年以来受新文化思想影响,有文化人介入创作的三弦书唱本和音乐进行解析,重点关注新时期的创作变化,以及田兆文、栗四文对唱本和音乐的贡献为例。最后“结语”部分,主要对主体部分总结之后,笔者对沁州三弦书现状和未来进行思考,并就未来沁州三弦书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沁州三弦书是山西盲人说唱历史中发展较早的一门曲艺艺术,它不仅是地方曲艺中所密切关注和扶持的艺术,也应该是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的一门艺术,因为它的主角是盲人,他们向天而歌的不仅是对这个看不见的社会的看法,也在向世上所有明眼人展示一个唯有这个群体看得见的明晰世界。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60097)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