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西油田主力油藏下白垩统下沟组,平均埋深4500m左右;储集层岩性复杂,碳酸盐岩、碎屑岩(石英和长石)以及粘土矿物含量既不同于常规的碳酸盐岩,又有别于常规砂岩,岩石矿物组份复杂,岩心的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很低,无裂缝的岩心很难测到渗透率,属于高温、高压、低孔、低渗复杂岩性裂缝性断块油藏,开发难度很大。由于储层岩性和矿物组份变化很快,平面上井与井对应层不同,同一口井的剖面上岩性互异:存在较强的水敏和应力敏感,而且天然裂缝在钻井和完井过程中易遭受污染,同时天然裂缝内往往还伴生了一定数量的黄铁矿、菱铁矿、方解石等矿物,这些矿物使得裂缝之间的连通程度大大下降,甚至形成了一些孤立缝隙,只有通过酸压等油藏改造措施解除裂缝污染和恢复、提高裂缝系统的导流能力才能使油井获得高产和稳产。然而常规的酸化(压)工艺技术和酸液体系对青西复杂岩性裂缝性油藏不适应,储层改造效果差,因此根据油田上产的要求及勘探的需要,必须研究针对该类储层的增产工艺技术。本文针对青西深层复杂岩性裂缝性油藏储层改造的一些关键酸化压裂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的成果。1、通过对青西油田深层复杂岩性裂缝性油藏的工程地质、录井、测井、测试、x衍射、室内测试结果等各种资料的研究分析,对工程地质特征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提出了储层工程地质特征对酸化压裂工艺技术的技术难点和要求。2、在岩心观察、成像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测井响应机理分析入手,分别提取了溶蚀孔洞、水平裂缝、高角度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提出了水平张开裂缝与水平潜在裂缝及层理面的识别技术,建立了泥质白云岩裂缝性油藏有效储层的识别方法。依据测井响应机理推导,根据常规测井资料计算裂缝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的方法,对13口井进行了精细解释。3、针对青西油田具体的岩石类型,分别对白云质泥岩、泥质白云岩和砾岩三类岩石的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获取了相关力学参数,为酸压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4、分别采用粘滞剩磁分析、热弹性应变恢复二种实验室综合测试方法,并结合测井资料中井孔崩落、钻井诱导裂缝等方法,较准确地确定出了青西油田地应力方向;分别利用差应变地应力数值测试及井孔崩落特征、酸压资料统计等方法对地应力数值大小进行了研究;并在测井资料解释获得参数值的基础上,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修正计算值,获得了综合柱状应力剖面。5、综合考虑压裂液沿缝高方向的压降、流体重力、地应力梯度、地应力差等因素对裂缝延伸的综合影响,建立起了三维裂缝延伸模型来模拟酸压施工中动态裂缝延伸;同时在考虑酸液纵向传递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酸液流动反应数学模型,该模型能模拟酸液浓度在裂缝长度、宽度及高度方向的变化,适应性更好;6、针对青西油田高温高压复杂岩性裂缝性断块油藏,通过大量室内实验和现场总结,研究成功了针对这类岩性复杂、地层温度高、裂缝性油藏酸压的以胶凝酸和乳化酸有机结合的组合酸液体系。7、通过酸岩导流能力实验,系统评价了几种主要的酸液体系和酸压工艺对青西油田储层岩性的适应性,提出了针对这些岩性储层的酸液类型和酸压工艺模式:研究成功了一套适应青西油田深井酸压施工的井下工具和管柱组合等配套工艺措施,较好地满足了深井高温储层深度酸压的工艺需要。8、通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针对不同岩性、不同裂缝发育程度储层的7种典型酸压工艺技术模式,并在现场实践中成功运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青西油田增储上产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