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在慢性砷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化中的作用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mscuos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长期暴露于砷污染中时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的发生。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是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步骤,自噬是细胞用来对抗自身转化的自我保护机制,本文旨在探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经慢性亚砷酸钠诱导后,自噬在BEAS-2B转化中的作用。方法:1. BEAS-2B细胞处理用2.5ummol/L亚砷酸钠诱导48h为急性砷诱导;用0.25ummol/L亚砷酸钠诱导66天为慢性砷诱导;对照组BEAS-2B相同条件无亚砷酸钠培养66天;Beclin-1shRNA质粒转染BEAS-2B细胞抑制自噬;10nM雷帕霉素作用BEAS-2B细胞24h增强自噬;10nM巴弗洛霉素A1作用BEAS-2B细胞24h抑制自噬。2.集落形成实验经0.25uM亚砷酸钠暴露培养66天的BEAS-2B细胞,进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14天后显微镜下观察克隆形成情况,挑取细胞克隆消化培养为转化细胞。3.自噬检测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Ⅱ,P62,观察自噬的活性;细胞经单丹磺酰戊二胺染色(MDC)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自噬小体绿色荧光信号。4.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和炎性体相关蛋白检测调节自噬,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间质细胞标志蛋白Vimentin、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表达。结果:1. BEAS-2B细胞经慢性亚砷酸钠暴露66天,克隆形成率为22.77%,较对照组(3.06%)具有显著差异(p<0.01);2.慢性砷诱导转化的BEAS-2B细胞,形态由上皮细胞的不规则多边形变为梭形;成功建立各组细胞,获得pDNA-Beclin1shRNA质粒稳定转染的细胞。3.急性砷诱导组beclin-1蛋白、LC3Ⅱ蛋白的表达最高,慢性砷诱导组beclin-1蛋白、LC3Ⅱ蛋白的表达较前者下降,但仍然高于对照组;而这两组细胞自噬降解蛋白P62的表达低于对照组。4.与对照组相比,急性砷诱导组和慢性砷诱导组MDC染色显示较强的绿色荧光信号,其中急性砷诱导组荧光信号最强。5.以雷帕霉素促进自噬,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表达增多,而间质标志蛋白vimentin表达下降;而以巴弗洛霉素A1抑制自噬后,结果正相反。6. IL-1β成熟体与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表达随着雷帕霉素促进自噬而下降,随着巴弗洛霉素A1抑制自噬而升高。结论:1.慢性亚砷酸钠诱导的BEAS-2B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克隆形成能力增强,细胞发生转化;2.亚砷酸钠诱导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促进自噬,3.自噬对ASC与IL-1β具有负调节作用,自噬对细胞转化进程起负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CD8~+ 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针对病毒、细胞内细菌和真菌等病原性微生物以及恶性肿瘤等的免疫监视、免疫防御以及免疫治疗等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在实验室研究及临床实践过程中通常设计疫苗或者其它的相关制剂,诱导或增强机体的CD8~+ T淋巴细胞应答,以便预防或者治疗感染性疾病或肿瘤。设计疫苗诱导细胞免疫应答进行感染性疾病或肿瘤的免疫治疗有多种思路,基于表位的疫苗设计(EBVD)
目的:检测深圳地区乙型肝炎患者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别,分析不同HBV基因型感染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对
自从1997年William等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确定了人IL-6的三维结构以来,人们在人IL-6及其受体拮抗剂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因其特异性差,且不能安全、长期、有效
目的:通过对BCG Ag85B基因克隆、真核载体构建、转染B16细胞和其促增殖活性的研究,进一步探讨Ag85B在诱发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其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可行性研究.结论:(1
【背景】该实验获得了有效的肿瘤抗原靶基因,为研究基因转染的DCs疫苗提供了必需的条件.【目的】构建PSMA真核表达系统,为基因修饰的前列腺癌DC s疫苗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疟原虫没有从头合成嘌呤的途径,依靠补救合成途径以利用现成嘌呤碱或嘌呤核苷.为满足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大量裂体增殖,嘌呤补救合成十分活跃.参与嘌呤补救合成的酶有腺苷脱氨酶
尽管反义核酸、Ribozyme、DNA enzyme以及双链RNA干涉小分子与mRNA分子在一级结构上严格按Watson-Crick碱基匹配原则互补配对发挥作用,然而能有效结合发挥作用的却是那些接近
本实验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对围着床期输卵管粘膜凝集素受体进行定位和定性研究,以期了解围着床期输卵管粘膜凝集素受体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及意义,从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