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恶意的在线交际现象,网络语言暴力散布于整个网络空间。这不仅破坏了正常的网络环境,也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社会和谐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因而,本研究旨在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探究网络空间暴力实践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借助对语言暴力的重构,进一步强化暴力的语言与社会宏观语境的逻辑关联。由此,揭示暴力的语言对语言暴力的形塑作用及社会系统对网络语言暴力的制约作用。根据本研究对网络语言暴力概念的界定,作者围绕四则微博事件收集了140条含有网络语言暴力的微博评论作为分析语料,采用费尔克拉夫的三维模式为理论框架,以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系统、情态系统及Antconc Tool3.5.0为研究工具,分别开展定量与定性研究。本文主要涉及以下研究问题:(1)基于概念功能与人际功能视角,网络语言暴力的语篇特征是什么?(2)话语实践过程中,媒介资本集团是如何与在线参与者开展网络语言暴力互动的?(3)网络语言暴力背后潜藏着怎样的意识形态?研究结果表明:(1)在线施暴者使用关系过程最多,旨在运用其中的归属过程给语言暴力的受害者强加负面化的属性;运用其中的识别过程呈现受害者的身份及施暴者扭曲的价值观。就网络暴力语言所扮演的功能角色而言,主要作为参与者并以显性方式实现暴力功能。当功能角色与及物性过程相结合时,网络暴力语言倾向于在归属过程中作为属性、在识别过程中构成识别者以表达暴力意义。基于情态系统分析,网络暴力语言的表征以高情态助词为主。同时,在线施暴者倾向于将情态助词与附加语结合以针对性地表达消极的评价意义,并以分类和歪曲标记的形式实现名词的情态意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暴力语篇的情态选择所实现的暴力意义与对应小句经验意义的语义价值紧密相关。(2)初始话语秩序的不平衡呈现,加之享有更多的话语资源(优先的报道次序、强化的报道结盟、活跃的消息受众),使得媒介资本集团主导了互动空间的话语权。当媒介资本集团试图运用相关话语策略(指称策略、述谓策略)及不规范的互文表征去建构有利于自己意识形态的声音时,冲突焦点极易发生动态变化。这就促使被情感动员的受众想要解构这种区别性的话语秩序,而主导一方试图维护,这种暴力重构的过程激发了网络空间的语言暴力实践。通过分别研究与涉事主体、在线受众相关的词汇搭配强度及索引行,作者分析了语料中的语义偏好和语义韵。旨在揭示网民如何基于事件进行态度表达与他者评价,从而进一步解释潜藏在网络语言暴力背后的意识形态。结果表明:(3)新自由主义的渗透已然影响了受众的在线交际行为,唆使受众盲目追逐网络表达的自由权;当下社会转型期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引起社会发展的局部断裂,使得一些民众无法充分享用改革红利,逐渐累积了弱势群体的消极心理,网络语言暴力便成了他们自我维权、发泄不满的工具;拟态环境下,精英阶层实则控制了网络媒介的话语权,这就为网络平台的议程设置、碎片化呈现提供了便利;由于缺乏媒介素养,在线受众之间的恶性群体交际加速了新一轮的网络语言暴力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