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韩国在1992年8月建交,之后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和合作发展迅猛,在2016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113.9亿美元,将近建交时的42倍,目前中国是韩国的最大贸易国,韩国也是中国的主要投资来源国。伴随着中韩经济关系日益的紧密,为了进一步引导两国经济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为货物、服务、投资等各方面的合作提供制度化的保障,中韩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涵盖了货物、服务、投资、知识产权、地方经济合作等丰富内容,标志着东北亚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中韩自贸区(即中韩FTA,Free Trade Area以下简称中韩FTA)的建成。中韩FTA将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升级换代”产生深远的影响:中韩FTA是发展中大国和新兴发达经济体联合建立的自贸区,随着自贸区内部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削除,会使各方由比较优势形成的专业分工程度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加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韩两国之间贸易拓展、投资加深,降低自贸区内相关企业的生产、交易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两国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两国经济实现双赢,提高人民福利。综合以上,从空间经济学角度,结合时间和空间维度,对中韩FTA所产生的效应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来利用中韩FTA为两国谋福利、谋发展,具有很强的学术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中韩FTA建立的经济学解释,其中对于中韩自贸区建立的原因,包括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国家战略的需要、利用自贸区加强与其他国家联系的需要等,在此基础上,本部分介绍了中韩FTA建立的过程,及《中韩自贸协定》的内容。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基于GVC指数实证中韩FTA的空间经济效应,本部分首先通过分析东亚及东南亚的中国、韩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菲律宾、越南、泰国共7个国家或地区的GVC参与指数和GVC地位指数,进而确定其全球价值链地位,做为分析中韩自贸区的空间经济效应的基础。再以此为铺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中韩FTA的空间经济效应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具体包括:中韩两国及周边国家或地区贸易结构的改变、中韩两国及周边因产业集聚导致生产网络改变、区域内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中韩两国经济差异缩小及周边经济一体化。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利用实证模型对中韩FTA的预测分析,本部分内容利用基于一般均衡模型演化而来的全球贸易模型(GTAP)对中韩FTA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将假设条件设置为双方关税降为0,其结果显示中韩两国的GDP都将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而对东亚、东南亚的其他相关国家产生负面影响。在投资方面,中韩两国吸收的对外直接投资均会增加。另外本部分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相应的解释。论文的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更好的建设中韩FTA所面临的挑战,然后对于中韩两国尤其是我国如何利用中韩FTA提升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例如:增强两国政治互信,和平解决“萨德”问题;进一步重视双方市场需求,增强出口新动力;积极拓展产业贸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中国企业到韩国直接投资;注重发挥各委员会职能,有效解决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