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通过CRUTS3.1的1901-2009年全球格点高分辨率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全球不同降水分区平均地表气温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增温最显著的区域主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半干旱区,该地区的增温速率要明显高于全球其他区域,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也占主要地位,而且这种强化增温的现象在冷季更加明显。以此为切入点,本论文通过全新的非线性趋势定义方法(EEMD),进一步研究了全球地表气温长期变化趋势的演变特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CRUTS3.1的1901-2009年全球格点高分辨率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全球不同降水分区平均地表气温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增温最显著的区域主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半干旱区,该地区的增温速率要明显高于全球其他区域,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也占主要地位,而且这种强化增温的现象在冷季更加明显。以此为切入点,本论文通过全新的非线性趋势定义方法(EEMD),进一步研究了全球地表气温长期变化趋势的演变特征;分析了北美和欧亚大陆地表干湿变化的差异,以及与强化增温的关联;最后,对于大多是作为距平参照系从原始资料中被剔除的年循环分量,本论文利用EEMD方法定义了全球格点地表气温幅-频调制的年循环,分析了半球中高纬干旱半干旱区地表气温年循环振幅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演变特征,并探讨地表气温年循环与北半球中高纬干旱半干旱区强化增温的关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全球陆地整体自1900年至今在不断变暖。变暖最先开始于北半球的高纬度和副热带地区,随后南半球副热带地区开始增暖。然而,自1900年至今累积变暖最剧烈的区域,是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生态系统极为脆弱的干旱和半干旱区域,位于该区域内的亚洲、欧洲和北美大陆则经历了自1990年至今最为剧烈和快速的增暖。相应地,增温速率在各个地区都不同,在1950年之前,增温和降温的区域同时存在,在接下来的三十年中,降温的区域开始收缩,并且大部分降温的区域转变为增温的区域,增温开始加速。到了1980年,除了格林兰岛的小片区域和安第斯山脉附近的区域外,几乎全球所有的区域都在增温,并且增温的速率自此之后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最近几十年增温速率最大的区域也是在北半球中高纬的干旱半干旱区,达到了每10年增温0.4摄氏度。(2)通过对PDSI指数和AI指数使用不同趋势定义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二者长期变化趋势的空间结构基本一致,均能很好地体现地表干湿变化的特征:通过PDSI指数发现,北美和欧亚大陆1950-2008年冬季降水并无显著变化趋势,地表干湿状况的变化受地表温度变化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在冬季增温最为剧烈的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地表变干的趋势也更为明显;通过AI指数发现,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全球陆地大部分地区存在变干的趋势,不同空间尺度干湿变化的趋势也不相同:在半球尺度上,东半球明显变干,而西半球反之;在大陆尺度上,就北美大陆而言,整体呈现出先变湿后变干的趋势,北美大陆50°N以北的区域在70年代以前先变湿,之后逐渐变干,且从90年代开始,地表AI指数已经由正值变为负值,地表变干明显;而北美大陆50°N以南的区域整体变化趋势滞后于50°N以北的区域:地表先变湿后变干的转折点发生在90年代中后期。就欧亚大陆而言,地表整体变干的趋势更为显著,变干始于高纬度区域,逐渐向低纬扩张,变干最为显著的区域是位于65°N和50°N左右的区域。(3)全球地表气温年循环振幅的变化趋势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南半球,南美大陆除了南部地区外,地表气温年循环的振幅长期呈上升趋势。就北半球而言,地表气温年循环的振幅在非洲北部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特征;在中纬度区域,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地表气温年循环的振幅在大部分地区都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高纬度区域包括加拿大北部、俄罗斯西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北部区域长期均表现为年循环振幅下降的趋势。由地表气温年循环振幅变化趋势的纬圈平均看出,地表气温年循环振幅变化最剧烈的区域是位于30°N与60°N之间的区域,在1940年以前,该区域年循环的振幅以上升趋势为主,1940年之后开始迅速降低;地表气温年循环振幅在高纬度区域长期呈明显减小趋势,这种趋势在后期有向中纬度区域蔓延的倾向,这一现象与北半球中高纬干旱半干旱区冷季增温被强化有较好的关联。同时,我们也通过EOF方法对地表气温年循环振幅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也进行了研究。
其他文献
图的控制数是图的基本的不变量之一,也是反映网络性能的一个参数.图的约束数是指让图的控制数增大所需删除的最少边的数目.它能衡量在通信线路发生故障情况下互联网络脆弱性.然而,图的控制数和约束数的计算已经分别被证明是NP-完全和NP-困难问题.许多学者都致力于图的最小控制集与最小约束边集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以及计算特殊图类的控制数与约束数的精确值或者给出它们界.一般来说,计算一个图的约束数比计算其控制数
反应扩散方程作为一类特殊类型的抛物型方程,它是用来研究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扩散现象的有力工具.例如,物理学中的热传导现象、燃烧理论中的燃烧温度问题、化学反应中的物质浓度变化、生态学中的物种入侵过程以及疾病在空间中的传播等都可以用一个反应扩散方程来描述.行波解作为反应扩散方程的一类特殊形式的解,它能够很好地解释自然界中的振荡现象以及有限速度传播等问题,因此,一维行波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被人们所广
云和气溶胶的辐射效应是气候系统中最不确定的因素之一,沙尘气溶胶作为主要的气溶胶类型在全球能量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准确区分大气中的云和沙尘气溶胶对于减小气候系统的不确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往的研究大多将沙尘简单的当作自然气溶胶,关于人为沙尘方面的观测研究非常缺乏,其在大气中所占的比例、辐射强迫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等更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迫切需要相关观测资料和识别方法来改进对人为沙尘
"三味书屋"和"百草园"是绍兴市鲁迅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两个课程用词,取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式的儿童课程里没有半分压抑的痕迹,有的只是自然状态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童真游戏。"三味书屋"的况味则完全不同,它是"严厉的书塾",有很多规矩束缚,具有传统学校课程的特征。我们带着学生阅读鲁迅作品,从"三味书屋"式的课程出发,用"百草园"的方式来进行。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儿童,
图G的积和多项式由Merris等和Kasum等分别在数学和化学中几乎同时引入,它通过矩阵xI-A(G)的积和式(permanent)来定义,其中I和A(G)分别是单位矩阵和G的邻接矩阵.但Valiant证明了矩阵的积和式的计算是个轷P-完全问题.刻画哪些图类由其谱唯一确定是图谱理论中一个经典问题.van Dam和Haemers系统地研究了该问题,并猜想几乎所有的图都是邻接谱确定的.图的积和多项式的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工程造价预结算及审核在建筑项目施工中有着重要作用,要将工程造价管理贯穿到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保证工程项目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有效地降低建设成本。本文总结了建筑工程中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主要方法及审核的要点,以供参考。
稀土离子掺杂的量子剪裁发光材料在等离子平板显示(PDPs)、无汞荧光灯以及硅基太阳能电池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目前,用于PDPs和无汞荧光灯领域的真空紫外发光材料都存在量子效率低的问题,而硅基太阳能电池也普遍存在光电转换效率非常低的问题,在这些领域中效率低的问题导致能量损失严重,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选择几类典型的氧化物体系研究了在不同体系中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和量子剪裁
本文主要利用Karamata正规变化理论和上下解方法,研究了以下三类拟线性椭圆型问题解的渐近性质:其中,Ω(?)RN是有界光滑区域,λ≥0,权重b,a∈Calac(Ω)(α∈(0,1))并且在边界附近可能奇异或趋于零,非线性项g∈C1((0,∞),(0,∞))满足:其中,区域Ω,非线性项g和权重b,α满足(P1)中的假设,并且λ∈R,q∈[0,2],σ∈Clocα(Ω)(α∈(0,1));其中,区
在这篇论文中,将考虑Rn空间上的自仿测度的谱和非谱问题.这个问题源自于1974年的Fuglede猜测和Jorgensen与Pedersen对分形谱测度存在性的研究.令人感兴趣的是怎么样的测度是谱测度,而对于没有指数正交基的测度,一个主要问题是估计L2(μ)空问中正交指数的个数.由一个扩张矩阵M∈Mn(Z)和一个有限数字集D∈Zn所决定自仿测度μM,D的支撑是迭代函数系{Φd(x)=M-1(x+d)
10-30天延伸期预报对天气预报的科学研究和工作业务来说都是热点问题,对我国防灾减灾服务、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有关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仍在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至今为止10-30天延伸期预报技巧总体上仍然较低,不足以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中为我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如何提取可预报的稳定分量成为10-30天延伸期预报研究的重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资料利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