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抗滑桩在边坡加固、地灾防治等工程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一般而言的相关设计理论很少涉及甚至是忽略了桩土共同作用,导致实际的工程设计与理论上存在较大的误差,甚至不合理。为此,本文就土体抗力的分布在抗滑桩加固边坡时所对应的桩后推力及桩前土体抗力、对应的临界桩间距、滑坡推力及剩余下滑力、土拱效应及拱厚的求算、稳定性分析等问题展开了相关的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想要取得的成果如下:1.回顾与分析桩后推力及桩前土体抗力对应的分布形式,并用GTSMIDAS/相关的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滑坡推力的分布形式及大小与土体的性质和变形有关同时得出桩所受的约束形式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的结论。2.必须合理的设置桩间距,使桩间形成土拱,才能确保土体有效地向桩传递滑坡推力。分析土拱效应的形成机理及破坏形式,同时根据已有实验数据推导出拱厚的求算公式;桩间土拱的强度分析采用摩尔-库仑准则进行,从而得出相应的临界桩间距公式,运用GTSMIDAS/软件模拟相关情况,得出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的结论。3.本文运用相关的理论分析和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桩径以及对应的土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对临界桩间距有较大的影响。且临界桩间距在通常的情况下受土体的变形模量、泊松比的影响较大。4.对各约束条件在运用现有的桩对应的挠曲微分方程及变形理论情况下分析得出:桩顶的约束条件对桩身位移、剪力、弯矩都是有影响的。且桩身位移、剪力、弯矩在桩顶固定和铰接时比桩顶不转动和自由时要小很多在滑坡推力恒定情况下。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工程中,可以通过改变对应的桩顶的约束情况,使对应的弯矩最大化及剪力减小,从而达到弥补桩身强度不足缺陷的目的。5.滑坡中部附近为抗滑桩合理桩位置,这是利用本文加固边坡方法结合计算分析而得出的结论。而且利用本文改进的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所得到的安全系数和利用理正求算出的结果基本相同,同时运用GTS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所得到的位移云图证明了方案改进后边坡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