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者的进入与棚户区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重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q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棚户区居住者的构成发生了变化。除了1949年以前的老移民和部分上海本地人之外,越来越多的外来者以新居住者的身份进入棚户区,使得早年上海老移民的聚居区,在今天毅然成为本地居民和外来者的混居区。本文作者选择上海市C棚户区为典型个案展开研究,力图通过对C棚户区具体日常生活的直接观察,描写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与外来者之间的冲突与裂变、矛盾与融合过程。通过对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叙述,直观地展示出他们日常生活的变化,特别是大量外来者进入之后,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是如何得以消解与重构。作者尝试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描摹C棚户区变迁的历程和轨迹,并试图在对日常生活细琐叙述的背后,努力发现隐藏其后的一些变量,如空间格局,基本的关系网络等等。 本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导论,作者在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贫民区和社区变迁的研究后,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假设——芝加哥学派的侵入接替理论。作者试图通过本研究证实该理论在我国城市下层社区的适用性。第二章C棚户区概况。本章主要根据历史资料和口述史,叙述外来者进入之前C棚户区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整个社区的概貌。第三章外来者进入对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作者把外来者对C棚户区本地居民的影响归为三个层面,即社区层面、个体层面和心理层面。社区层面主要是破坏了原有的社区环境;个体层面是介入邻里关系;心理层面是社区归属感的丧失等。第四章C棚户区本地居民的再适应过程。这里,作者把C棚户区本地居民的再适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外来者进入之初、外来者进入之后以及稳定阶段。从这三个阶段中,我们可以看到本地居民是如何构建起与外来者的微妙关系,并再适应化的。第五章C棚户区本地居民日常生活重构。在这部分中,作者试图从邻里交往、社区空间以及房东群体的涌现等方面描绘和勾勒C棚户区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变化图景。第六章研究诠释与反思部分。作者探讨了社区结构性变迁以及本地居民日常生活重构的可能性和实践问题。在此基础上,批判和反思芝加哥学派的侵入与接替理论,并进而指出几个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正>《称赞》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饱含温情的童话故事。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王振会老师着眼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本文的语言特色,引领学生攻破了字词的难关,品味了语
期刊
AMC-资产管理公司是国家为了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而设立的新的金融机构。由于历史原因国有商业银行在过去经营中积累下了大量的
捐纳制度本即稗政,蠹国害民,为人所共识。但晚清中国迭遭事变,清政府财政困窘,又筹款无方,军需、河工、赈济等项临时支出,皆须倚赖捐纳筹措,遂晚清大捐频开,且久行而不止,以
<正>叮当的话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推出的2011年"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中,有10本少儿类图书入选。其中,旅德儿童文学作家程玮创作的"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系列之《米兰的秘密花园》
介绍了以水玻璃和硫酸为原料合成沉淀白炭黑反应过程中底液中加水量、并流温度和并流时间对白炭黑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加水量的增大,白炭黑的吸油值先增大后减小,堆积
赋体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内含的"瞍赋"、"六义之赋"及"体物之赋",源头在宗庙献赋,尤其是作为一代文学之胜的汉大赋,其文本构建及演变均与宗庙中的宾祭之礼有着紧密的关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芳纶表面改性的常用方法及研究进展,介绍了芳纶结构对界面粘结性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芳纶接枝改性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根据分叉纤维模型理论,接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
目的:采用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和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目的]探讨永久性肠造口病人自我概念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林邦杰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对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