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研究和经验事实表明,良好和健全的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相反,残缺和不健全的金融体系不仅对经济发展没有正的影响,还会产生负面作用。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农村农村金融体系所面对的经济环境是比较利益明显处于劣势的弱质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缺少政府长期稳定支持情况下,天生弱质的农村经济影响着金融体系康发展;反过来,脆弱的金融体系不仅无助于缓解和改善反而加剧“三农问题”。因此,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必须密切联系农村金融体系面临的经济环境。
本文打算以中国金融体系面对的“三农”作为起点、以满足中国“三农”的资金需求为目标,研究和探讨如何构建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以加强农村金融对推动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以及改善农村居民生活。
本文的研究遵循“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面临的“外部环境”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应具有的“功能”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结构或构架”分析”的思路,研究怎样建立一个真正立足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所处经济环境是弱质农业、弱势农民、薄弱农村,严重影响它的健康发展壮大,并造成它病弱、脆弱;反过来看,病弱、脆弱的农村金融体系也减少对“三农”的支持。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1)长期看,农业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效率有负相关关系,与农民纯收入、农村金融效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短期均衡关系是,农业发展与滞后2期的农业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结构有负相关关系,与滞后1期农民纯收入、农村金融体系规模及滞后2期的农村金融体系效率有正相关关系。
(2)农村金融体系规模和结构显著影响农业发展,农民纯收入与农村金融体系规模相互显著影响,农民纯收入显著影响农村金融体系结构,农村经济显著影响农村金融体系规模,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体系结构之间,农业发展、农民纯收入、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体系效率之间相互无显著影响。
(3)农村金融规模与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以及农民纯收入相互影响比较明显。而农村金融结构、农村金融效率与农业发展、农民纯收入、农村经济的相互影响是也比较明显,但程度比较微弱。我国农村金融仍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金融结构有待优化,金融效率有待提高。
此外,本文逐一对的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农信社、以及农村民间金融的面临的问题、功能定位、改革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监管体系、调控体系及生态环境体系进行分析,勾勒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架构,提出一系列相关见解。
(1)农业银行进一步改革和定位,要以农村金融体系功能完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遵循商业化银行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进行股份制改造,又要兼顾中国农村金融脆弱的基本国情,提升和加强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功能。
农业发展银行的传统意义上的政策性银行的定位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充分满足服务“三农”的需要,把服务覆盖到“三农”中所有市场失灵领域;提高筹集资金能力,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
从功能看,邮政储蓄它不仅没有向农业、农村农民“供氧输血”,相反从农业和农村吸取大量资金至城市和非农产业,加剧了农村融资的供求缺口。应尽快建立邮政储蓄资金的回流机制,使之“取之于农,用之于农”,是农村金融改革和体系构建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我国现有农村金融的主体,最大的问题是自身有能力虚弱,难以发挥“三农”的作用;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把目标定位于“三农”,业务创新服务于“三农”。
(2)农村民间金融在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融资角色,独特优势在于“社会人际效应”,有“信息效应”、“成本效应”、“抵押效应”和“信誉效应”或者“道德效应”组成;更适合于为经济实力弱小的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服务,扩大金融的服务范围和主体,能达到正规金融达不到的地方和领域,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村镇银行——农村的社区银行,社区性体现在“村镇”上,服务对象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贷款公司——特殊的小额信货组织,小额信贷是以反贫困、促发展为宗旨的信贷方式,我国贷款公司特殊在“只贷不存”;农村资金互助社——合作金融回归,合作金融仍具有广阔市场空间。
(3)由于农业弱质性、农民弱势性、农村薄弱性及农村金融体系脆弱性,应采取更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支持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融资能力,缓解农村资金紧张。
加强立法改善执法,保障农村金融的债权安全;健全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净化农村社会信用环境;建立农村存款保险制度,提高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等三个方面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