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环境问题作为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已经与政治、军事安全以及经济等共同成为国际政治关注的焦点课题。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生态环境本身,成为国家传统安全的一个重要挑战,甚至对国际安全和全球治理也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和冲击。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高速的经济增长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但与此同时,中国和东北亚其他国家的气候环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气候变暖、各种极端气候现象不断出现,成为威胁国家安全、人民生活的严重问题。
由于气候环境问题所具有的长期性和跨国性特征,解决地区内的气候环境问题必须在各国之间进行合作。经过数十年的共同努力,东北亚地区在气候环境领域开展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形成了多途径、多维度、多领域的合作。但是由于各国面临的气候环境问题不同、对气候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各种形式的矛盾和分歧等因为,使得各国间的气候环境合作在前进和深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障碍。因此,对中国和东北亚气候环境合作的局限性以及可能性进行研究,对改善中国和东北亚其他国家的气候环境状况,深化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区域性公共产品的角度出发,首先对基本理论进行了阐释,而后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从中国-东北亚气候环境合作的现状、存在的困境以及发展前景等层面探讨了合作问题,就如何深化合作,供给数量更多、涉及范围更广、质量更高的公共产品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另外,本文对中国在气候环境合作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中国在合作中应该持更加积极的态度,通过调整国内政策以及变化合作形式等方式来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这不仅能够改善中国的气候环境质量,更是中国大国责任的体现,对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获得国际认可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总而言之,中国-东北亚的气候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将会随着该地区国际关系的曲折和复杂而出现反复的可能。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东北亚气候环境合作存在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阻碍,但通过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不断提供,气候环境问题能够得到逐步的缓解。不仅如此,气候环境领域合作的持续发展对东北亚地区的困际关系以及地区整合的发展具有先导性意义。以中国-东北亚气候环境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制度化的合作方式,不断促进国家间互信的产生,缓解安全困境,推动地区和平进程,从而为实现地区进一步整合的共同目标奠定基础,为中国气候环境的改善以及和平发展良好外部环境的构建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