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油煤热解与赤铁矿石还原协同处理基础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unka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西部地区大量赋存富油煤,对富油煤的利用过程存在分子结构与热解过程认识不清,焦油重质组分高,催化剂难回收利用等问题,此外,西部地区赋存大量弱磁性的低品位铁矿石。本文基于铁催化煤热解作用,提出煤热解与铁矿铁还原协同处置研究,以典型富油煤(XJ1、XJ2、SX1、SX2)和赤铁矿石(A、B)为研究对象,分析原料基础性质及煤热解官能团断裂与产物形成规律。研究了脱灰处理对富油煤的性质及热解转化影响,提出了灰分参数对煤热解转化的影响公式。对比铁矿石原位和非原位催化热解的产物组成差异,认识了铁矿石还原热力学与过程物相变化,并探究了还原铁矿石的磁选参数。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四种煤中挥发分大小顺序为XJ1>SX2>SX1>XJ2;XJ1属于高钠煤,煤灰成分中CaO含量较高,其他三种煤的Si、Al含量较高;FTIR分析表明,SX1煤中苯环四元取代含量最高,其他三种煤以三元取代为主;C-O伸缩振动表明,XJ1和XJ2的成煤过程中受到了较强的氧化作用;CH2/CH3计算表明,XJ2脂肪侧链最长,支链最少;此外发现,煤的C-O吸收振动峰强度与元素分析的氧含量大小关系基本一致,热解含氢气体与其氢化芳香结构脱氢关联密切。(2)TGA分析表明,失重大小顺序为XJ1>SX1>XJ2>SX2;对热解挥发分的析出过程解耦,分析热解过程中DTG曲线归属与煤的共价键断裂规律,确定了拟合曲线的6个子峰的化学键归属;固定床热解实验表明,四种煤的热解焦油产率最大值分别为10.07、9.31、10.98和8.01%;气体分析表明,550℃左右煤中脂肪侧链大量裂解形成氢自由基,氢自由基的缩聚使得氢气产率增加。(3)采用两段脱灰(HF-HCI)处理煤发现,脱灰处理降低了煤的灰分,提高了 C元素含量,灰分中Na、Mg、Al、S和Ca含量降低;固定床实验表明,脱灰使焦油产率和气体产率增加;XRD分析表明,脱灰降低了煤的堆积厚度,提高了煤层片尺寸;AFM分析表明,脱灰使煤表面颗粒变小,孔隙深度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加;Raman分析表明,脱灰增大了煤的碳原子微晶结构无序性。当C含量超过75%以后,煤的拉曼光谱D1和G峰的半峰宽与Cdaf含量满足线性关系,且脱灰对G峰影响强于D1峰。(4)采用氢氧化钾、磷酸、盐酸、氢氟酸处理煤后,明显增大SX1、SX2的热解失重;使用酸处理煤,有效的降低煤灰中的碱性成分,使用碱处理煤降低了 Si含量,提高Fe、Ca含量。采用灰分参数与550℃热解转化率进行关联,发现通过S值可以预测煤的灰分组成与热解转化率关系。(5)TGA分析表明,A、B铁矿石对提高煤热解失重速率、降低最大热解失重温度有促进作用;固定床热解实验结果表明,原位和非原位热解的铁矿石均使得XJ2和SX1热解转化率提高,半焦和焦油产率下降,气体产率升高,且B型铁矿石的促进作用要强于A型铁矿石。A铁矿石的原位催化效果弱于非原位催化热解。B铁矿石分别对XJ2和SX1的非原位焦油裂解和原位热解效果较强;气体组成分析表明,铁矿石使气体中的H2、CH4、CO2不同程度提高,且非原位热解效果均优于原位热解。(6)原位热解焦油分析结果表明,XJ2主要成分有脂肪烃、芳香烃和含氧衍生物,而脂肪烃、芳香烃是SX1煤焦油主要组成,铁矿石对煤原位热解影响基本规律是使脂肪烃降低,单环芳烃增加,BTEXN产率增加,含氧化合物(酚类、脂肪烃含氧衍生物、芳香烃含氧衍生物)整体降低。分析认为单环芳烃含量的增加除与多环芳烃、酚类及芳香烃含氧衍生物分解有关外,可能还与饱和脂肪烃的环化、芳构化有关;煤焦油组分分析表明,XJ2和SX1焦油重质中沥青组分含量较高,A、B原位催化热解的XJ2和SX2焦油沥青组分分别降低2.34、8.86%和2.91、7.35%。(7)非原位热解焦油分析结果表明,铁矿石非原位催化脱氧作用效果优于原位催化,气体中CO2和CO产率高于原位催化的影响;由SX1脂肪烃变化可知,铁矿石原位催化脂肪烃裂解能力强于非原位热解。样品BTEXN产率变化分析表明,A、B铁矿石(20%添加量)非原位催化XJ2和SX1热解的焦油轻质芳烃产率分别增加8.30、3.72%和0.74和7.73%;焦油组成分析表明,A、B铁矿石使XJ2和SX1焦油沥青组分分别降低7.35、11.75%和9.06和7.51%,非原位催化热解有利于煤焦油重质组分的降低,且效果优于原位热解。(8)铁矿石分析表明,A、B铁矿石的全铁含量分别为40.48和36.67%;赤铁矿实现还原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000K以下以避免发生过还原,在协同处置过程H2和CO体积分数应<52.93和<41.07%(700℃时);磁选实验结果表明,获得最佳A、B铁矿石回收效果的参数分别为A铁矿石(IA)原位催化热解XJ2煤,温度为600℃,添加量为20%,停留时间30min和B铁矿石(EB)非原位催化热解XJ2,温度为600℃,添加量为30%,停留时间30min。A和B铁矿石最佳回收效果的品位和产率分别为63.87、64.21%和60.38、61.64%;铁矿石的XRD分析表明,铁矿石在煤热解与铁矿石协同处置过程遵循的还原路径为:Fe2O3→Fe3O4→FeO→Fe3C→Fe。
其他文献
煤层多赋存于层理明显、强度较低的沉积岩中,井工开采煤矿巷道多沿煤层掘进,并多为围岩层理面密度大,岩体强度低且常包含有软弱煤线夹层的层状围岩巷道,开挖后稳定性差、变形量大,趋稳时间长。随着我国浅部、易开采的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巷道地质条件更差,所处应力环境更加复杂,层状围岩巷道支护失效、返修率高、维护困难。在支护设计与返修中一味加长、加密顶帮锚固支护构件并反复拉底不仅没有有效控制层状围岩巷道变形破坏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盆地之一,煤炭资源丰富。近年来,因在准格尔煤田先后发现多处金属元素富集成矿而成为煤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地区。然而,盆地内其他地区是否也存在微量元素的富集,且造成盆地内不同区域元素含量差异的原因等有待进一步加强。而加强盆地内不同区域煤中微量元素富集成因的对比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及其他沉积盆地煤中微量元素富集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也对煤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实用
煤与瓦斯突出综合假说认为突出是地应力、瓦斯、煤体力学性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构造应力是联系上述三因素的纽带。构造应力按照作用时期分为古构造应力和现代构造应力,从构造应力角度研究煤与瓦斯突出主要通过古构造应力和现代构造应力两个层面,首先分析得到了平顶山东部矿区的古构造应力、现代构造应力的作用方向及大小;然后根据测试的瓦斯、构造煤及地质构造资料分析平顶山东部矿区构造煤发育规律及瓦斯赋存规律,基于上述
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器,尽管近些年来受到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由于其价格低廉、储量丰富和便于运输等特点,决定了煤炭资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当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地质条件恶化、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和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过粉碎和泥化现象问题的加剧,致使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粗煤泥含量急剧增多,由于粗煤泥颗粒粒度介于重选分选粒度下限和常规浮选分选上限之间,在目前选煤厂常用的
我国海洋国土面积辽阔、岛屿众多。在岛屿等常规能源匮乏的场所,开发如海洋能等清洁能源进行海水淡化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决定海洋能装备性能的关键因素是能量转换设备。本文研制一种用于海水淡化系统的潮流能直驱海水泵,该泵省去中间能量转换和变速环节,直接与水轮机相连,将机械能转换为海水淡化所需能量。另一方面,由于海水介质粘度低、易泄漏,使得泄漏成为影响海水泵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基于天然
聚晶金刚石(Polycrystalline diamond,PCD)具有超高的硬度、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常与硬质合金基体通过超高压高温技术合成为聚晶金刚石复合片材料(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简称PDC),作为机加工用刀坯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半导体、汽车工业和木材加工等制造业领域。PCD刀具具有超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导电性较差,利用机械磨削和放电
深部复杂的工程地质构造环境、较高的工程地质应力环境和大范围高强度集约型开采所引起的工程地质扰动使得冲击地压发生频度和强度明显增加,尤其是陕蒙地区深部厚硬顶板条件下回采工作面双(多)巷布置、宽区段煤柱下,留巷因采动影响冲击地压日趋严重。本文以鄂尔多斯巴彦高勒煤矿11盘区采动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勘察与室内试验、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现场测试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采动巷道侧向顶板破断结构和围岩
地震发生机理是数百年来世界范围内持续争论的热点问题和重大科学难题,迄今为止科学界仍未形成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地震力学模型。“大地震机制及其物理预测方法”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与“对激光核聚变新途径的探索”等一起,被列入了 2019年2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对技术和产业创新具有关键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2016年《煤炭学报》刊载了马念杰教授团队关于巷道蝶形冲击地压机理等论文,乔建
我国70%以上的矿山资源开采以地下开采为主,随着矿井深度的增加,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地下矿井含水层以及不确定水源诱发的矿井涌水严重影响着矿井的安全建设与矿山资源的安全开采。《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15)明确规定,针对大水矿井的建设必须配备工作、备用和检修三套水泵排水系统,以加强矿井排水能力。径向式导叶多级泵具有高扬程和大流量的特点,在矿井水的排放与处理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单机运转
多主体(Agent)技术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将其运用于建筑流线的生成已成为最优的选择。本课题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生成主体需要的通行特征空间,后一部分进行主体设计,使它们具有和人类相似的行走行为。背景网格是主体实际通行的环境,可以看作轴线的加密,主体通行空间采用0.1米网格。算法研究的房间对象为平面多边形,文中称为空间气泡,取自建筑方案构思时的功能气泡图。对于曲线空间,可用多个矩形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