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省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河北省中南部藁城、正定、辛集、深州、宁晋、曲周6个示范县(市)的12个示范村340个农户(示范户71户,非示范户269户)的调查,广泛收集了当地农户小麦、玉米种植的详细资料。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实证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技术经济、生态和社会等综合效益方面,科学评价了该技术体系的实施对河北省粮食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该技术体系对河北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54.9%。通过示范户与非示范户净收益的比较研究得知,示范户小麦、玉米、小麦—玉米两熟生产净收益分别比非示范户高1815.58元、1799.74元和3039.53元/km2,分别增收54.1%、26.09%和41.2%。该技术体系的实施为实现河北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产生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还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通过示范户与非示范户水肥栽培管理技术的比较研究得出,该技术体系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示范户的科技意识、而且实现了农业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山前平原区小麦耗水量在385.0mm~527.1mm,产量在6196.5~7398kg/hm~2时,为小麦生产中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理想阶段。无示范户过量灌溉,而81.6%的非示范户过量灌溉;2)黑龙港地区小麦耗水量在300~327mm,产量为7284~7369.5kg/hm~2时,是小麦生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理想阶段,黑龙港地区农户水平上存在很大的节水潜力;3)小麦、玉米化肥投入量上,示范户氮、磷肥的施用量均比较合理,但是钾肥用量偏低,非示范户氮肥用量过高,钾肥用量过低;4)肥料在小麦、玉米的分配上,60%以上的氮肥投在小麦上,不到40%的氮肥投在玉米上,分配不合理;两类农户小麦玉米磷肥的分配均比例比较合理;60%左右的钾肥分配在小麦上,40%左右的分配在玉米上,也是不科学的;5)在施肥量水平分布上,非示范户中,40%的农户小麦施氮量不合理;65%的玉米施氮量不合理;26%的施磷量不足或过量;6)两类农户化肥施用方式比较合理,但是,随水撒施氮肥影响肥效;7)农民生产行为更加科学,科学种田意识增强,种粮科技水平提高。(3)虽然“重夏轻秋”的状况有所改善,但是个别地区夏玉米单产水平仍低于小麦。因此,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夏玉米产量,发挥玉米的高产潜力,保证小麦、玉米均衡增产,是提高河北省粮食总产的关键。综上,本文特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粮食生产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构建起具有河北特色的栽培新模式。(2)完善新技术体系,由确保其适应性和实用性逐步向产后的优质化和产业化迈进。(3)完善河北省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体系及其推广的长效运行机制:加强新技术体系的宣传力度,提高技术的普及到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