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住形态的转变研究——从村落到农民集中居住区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_an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考察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上海近郊的农村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涌现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从村落到集中居住区,农民经历的不仅仅是住所的改变,而是居住形态的转变。笔者所拟的“居住形态”,指的是空间秩序的转变,日常生活的转型,以及观念世界的变化。 笔者考察了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由来,主要从具体的规划、政策上考量,同时也凸现了我国城市用地结构转变的时代背景。农民集中居住区,其生产的逻辑即把城市郊区的空间,乃至农民的生活纳入城市化的框架。作为生活主体的农民,沿袭着村落生活的惯习,直面截然不同的空间秩序,日常生活也需要重新建构,继之而来的,还有观念世界的变化。这样的居住空间充满了设计感、现代感,却恰恰忽视了当地的历史、传统、惯习,对于生活其中的农民而言,极少有地方感。因此,居住形态的转变只是为人的城市化提供了物质的外壳。故,在规划设计或生活实践中,要重视农民的参与,唯有他们,才有力量将空间转变为地方。 学界关注农村研究,大多探讨了城市化给农村地区带来的经济和社会转型,而关注农村生活的研究较少。既有研究中不乏对村落的个案进行微观剖析,立足于农民、生活的探讨却不多,虽然各研究都会涉及,但轻描带过的多,生动再现的少。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本研究尝试运用人类学研究最擅长的深度描写,关注农民的生活实践与惯习,强调主体的参与,以避免郊区城市化过程中“他者化”的倾向。
其他文献
在现在,我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其交通方面这个是重点的地方,也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因为光面爆破技术的各种优点,所以在隧道施工中,光面爆破技术已经被广泛的
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结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增加了重塑社会规范体系的难度,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道德领域和公众心理层面存在着
学位
阶级意识的重塑是工人阶级再造的关键。纵观我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工人阶级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其社会政治地位及自身的
高学历女性是指正在攻读或已经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女性,她们经历了较长学习时期,因而错过了最佳的择偶时间,成为大龄女青年。随着高学历女性群体的不断壮大,她们婚恋难的问题逐
伴随着我国养老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福利社会办”改革的深入,在社区福利服务领域,民间组织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民间组织作为社会治理意义上的社会管理体制的组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住房状况是衡量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住房保障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学毕业生在城市定居人数逐年增多,城市有限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