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和了解云南野鼠鼠疫疫源地农耕区鼠、蚤类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探讨鼠、蚤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鼠疫和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以滇西北野鼠鼠疫疫源地的剑川、兰坪和鹤庆三县农耕区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选择9个样区进行小型兽类及寄生蚤类的调查取样,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就云南野鼠鼠疫疫源地农田鼠、蚤类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与地理环境因素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1)共采获小型兽类753只,隶属于5科11属21种(亚种),其中,齐氏姬鼠(占52.99%)和大绒鼠(占20.32%)为优势种;(2)共获蚤类478只,隶属于3科12属18种(亚种),特新蚤(占29.08%)、方叶栉眼蚤(占21.34%)、和棕形额蚤(占20.92%)为优势种;(3)小型兽类及蚤类物种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有一定的关系;(4)小型兽类Cody指数沿海拔梯度的增加呈现先逐步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orense指数随海拔增高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分布格局,γ-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5)蚤类Cody指数沿海拔梯度的增加呈现先逐步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Sorense指数随海拔增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γ-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带变化规律呈现了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6)小型兽类生物量与小型兽类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r=0.894,P<0.01),而与多样性指数、密度均不相关;小型兽类生物量与蚤类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不相关;(7)小型兽类物种丰富度在三种温层中的分布总趋势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分布格局,最大峰值在中暖层;蚤类物种丰富度在低热层、中暖层和高寒层农耕区的变化总趋势是呈逐渐增高趋势,最大峰值在高寒层。结论云南野鼠鼠疫疫源地农耕区鼠、蚤类多样性沿海拔或温层的分布均呈单峰分布格局,多样性的高峰位于中海拔(约2,000-2,900m)梯度带。研究认为:在此区域内宿主及其寄生蚤的高多样性对鼠疫疫源地的长期保存、降低疾病流行的成因、条件和机制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