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浙地区位于祖国的东部,地居长江下游,总面积只有二十万三千九百平方公里,包括江苏、浙江两省。这里也是我国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南京曾为六朝古都,吴、东晋、宋、齐、梁、陈皆建都于此,杭州曾多次成为地方割据政权的首都。江浙两省相互比邻,经济文化彼此交流融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吴越文化。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传统民居成为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被保护下来,反映出强烈的地域风格和人文特征。江浙民居从村镇的选址到具体建筑的布局都与地形结合密切。与水环境结合时,建筑则直接濒水建造,与功能、空间、结构有机的融为一体,其营造手法千变万化,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在山地与丘陵地带,则把山坡开造成梯田,村内道路顺着地形曲折蜿蜒、高低起伏。建筑布局与地形、巷道结合,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常利用山坡争取小空间。传统民居在不同的地域和环境下,以间、廊、厅、坡、楼、夹层、敞棚、庭院和天井等合理的安排各种功能需求,获得良好的采光与通风效果。巧妙的处理手法,与周围建筑、道路、地形组合得天衣无缝,各座建筑物如同自然生长而存在于整个建筑群体之中,非常和谐统一。江浙地区建筑材料极其丰富,品种多样,竹、木、石、砂、砖、瓦一应具有,就地可取。在沿海地区制砖技术比较发达,砖瓦的应用也极为普遍。在山区盛产木材,除以木构架为维护墙及隔墙。为了防潮,木屋常以砖石为基础或架空成吊脚楼形式。在生产石材地区,整个建筑物从基础、墙身、楼板、屋面到梯段均以石料构筑,石筑工艺之精巧细致,可谓首屈一指。江浙地区文化经济繁荣发达,无形中提高了人们的审美及文化素养,也影响了匠人们的创作水准及精巧的技艺。在建筑装饰上以砖、石、木雕刻尤为高超。雕刻题材生动,常常镶嵌在宅居的门罩、窗楣、群板上,以及屋脊、瓦头、滴水、墙基、柱础等处。雕刻图案不仅构图完美、色彩素雅,而且与结构构件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整个民居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江浙地区的能工巧匠在长期的建造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风格,特别是在厅堂建筑、牌科、雕刻、木构件的制作上有着独特的民间技艺。本文以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为基础,着重从地方性技术的角度研究江浙地区的传统民居,以便得到更深刻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