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8月,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并且危机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到全球,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也对各国金融监管体制构成了挑战。而造成这次危机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系统性风险,薄弱的风险管理标准、不健全的风险管理标准,各国过分关注微观审慎监管而忽略了宏观审慎监管,这一切都造就了这次危机。危机爆发以后,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纷纷意识到宏观审慎监管和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性,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宏观审慎监管领域,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在全球各方致力于系统性风险有效的测度和监控之时,本文以2007年第四季度到2012年第三季度为研究区间,初步度量和分析我国银行部门的系统性风险。本文采用未定权益分析法,该方法源于Black-Scholes(1973)和Merton(1973)对期权定价理论的开拓性研究,后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市场,基于某公司的负债和权益的市场价格来测量该公司的违约概率。本文将未定权益分析法应用于银行部门,首先,本文用未定权益分析法计算出单家银行的隐含资产价值、隐含资产波动率,进而得出各家银行的三个风险指标——财务危机距离(DD)、违约概率(PD)和预期损失(EL)。然后,分析了每家银行的风险指标和这些指标与隐含资产波动率、杠杆率和隐含资产价值的非线性联动关系。单家银行的分析结果显示了金融危机对各家银行的冲击和金融复苏阶段的利好局面,并且本文得出由于财务危机距离与相关因素的缓和的联动关系,它不能作为度量风险的直接指标,而与相关因素有着很强非线性性关系的违约概率和预期损失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度量风险状况。其次,本文根据Dale F. Gray2008年提出的对风险指标整合办法,将未定权益分析法中计算出来的财务危机距离(DD)、违约概率(PD)和预期损失(EL)整合得到测度系统性风险的指标,来初步测度我国银行业部门的系统性风险。从本文的分析数据显示,我国的银行部门在金融危机期间确实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财务危机距离明显下降,而违约概率和预期损失则明显上升;而在之后的复苏阶段,财务危机距离缓慢上升,而违约概率和预期损失则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最近两年的系统性风险处于较低的水平上。但考虑到国际复杂金融环境和我国的内部国情,我们仍不能对银行部门的系统性风险奉送警惕。我国仍应采取相关措施防范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加强宏观审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