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长期以来,荆江段的松滋、藕池和太平口分泄长江来水来沙,同时湘、资、沅、澧四水水沙在洞庭湖汇合,经湖泊调蓄后由城陵矶泄入长江,构成了复杂的江湖关系。由于泥沙淤积,洞庭湖区大面积洲滩相继出露,为钉螺孳生提供了良好场所,致使该地区钉螺灭而复发,血吸虫病防不胜防。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对人类生活危害较大,消灭钉螺成为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研究针对一直大量使用灭螺药物的洞庭湖,采集沉积物和生物样品,对曾用灭螺剂五氯酚钠及副产物二恶英、现用灭螺剂氯硝柳胺的污染现状、健康风险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沉积物和生物样品中氯硝柳胺和五氯酚的分析方法。对沉积物和生物样品的前处理、仪器分析条件及方法的质量控制与保证进行了实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沉积物和鱼肉中氯硝柳胺的检测限分别为0.003和0.005 ng·g-1,沉积物在加标浓度为2,10,50 ng·g-1时的回收率分别为77.6-84.2%,76.2-93.4%,72.4-75.2%(相对标准偏差RSD<10%,n=4),鱼肉在加标浓度为2,10 ng·g-1时的回收率分别为83-92.5%,82.6-91.4%(RSD%<5%,n=4);沉积物和鱼肉中五氯酚的检测限分别为0.01和0.005 ng·g-1,加标浓度为50 ng·g-1时回收率分别为75-91%(RSD%<10%,n=4)和72-85%(RSD%<10%,n=4)。在此基础之上,于2013年9月采集洞庭湖区三口四水入湖口,东、西、南洞庭湖湖区以及出湖口沉积物样品,分析研究了沉积物中氯硝柳胺、五氯酚及副产物二恶英(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的污染水平,及洞庭湖水动力对三种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影响。结果表明:洞庭湖沉积物中氯硝柳胺的浓度范围为20-1213 pg·g-1dw,五氯酚浓度范围为170-3320 pg·g-1dw,17种2378-PCDD/Fs浓度范围为153-7144 pg·g-1dw;洞庭湖沉积物中二恶英浓度与五氯酚浓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906),表明洞庭湖二恶英主要来源为工业五氯酚钠的使用。氯硝柳胺、五氯酚和二恶英在相同污染水平,表明氯硝柳胺和五氯酚在环境中易降解,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较小;二恶英难降解并赋存在沉积物中,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具有潜在风险。洞庭湖14个沉积物样品中有6个二恶英毒性当量水平超过了美国环保局的最低风险阈值(2.5 pg TEQ·g-1),但均远远低于高风险值(25 pg TEQ·g-1);二恶英分布受水动力影响:洞庭湖出口处的污染水平相对较高,表明洞庭湖沉积物中的二恶英可能会随水沙转移至长江中下游。又于2014年9月采集洞庭湖十种经济鱼种,分别为:鳡鱼、鳜鱼、鲌鱼、黑鱼、鲶鱼、鲤鱼、鳊鱼、花鲢、白鲢、草鱼,测定了肌肉中氯硝柳胺、五氯酚、二恶英的浓度,并采用稳定同位素法对其营养级进行测定,研究了三种污染物在洞庭湖不同鱼种间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氯硝柳胺在十种鱼肌肉中的含量范围为20-2244 pg·g-1 dw,五氯酚为10.5-748 pg·g-1 dw,17种2,3,7,8-PCDD/Fs为:0-8.87 pg·g-1 dw。洞庭湖鱼肌肉中二恶英同类物分布情况与沉积物中分布情况有显著差异,2,3,7,8-TCDF为鱼肉中的主要二恶英同类物,OCDD为沉积物中主要二恶英同类物。生物体内的灭螺剂氯硝柳胺、五氯酚和二恶英的浓度随着生物营养层次的增高,生物放大效应不明显。此外,结合膳食消费量数据,对洞庭湖居民三种污染物膳食暴露水平与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洞庭湖城市居民因消费水产品较多,膳食暴露水平高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氯硝柳胺、五氯酚、二恶英膳食暴露量范围分别为:101-14429 pg/kg BW/month、53-2860 pg/kg BW/month、0-4.7 pg/kg BW/month,除氯硝柳胺尚未有食物中的标准限值,五氯酚和二恶英膳食暴露量都低于国际上相关的膳食标准限值,表明洞庭湖居民由膳食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