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肿瘤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而口腔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的口腔癌是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位居第一位;其多由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如白斑、红斑。OSCC属于恶性肿瘤,来源于口腔黏膜复层鳞状上皮;其致病机制是多因素过程,与抽烟、喝酒和鼻烟及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等均有关系;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多个部位,最常见位于嘴唇和舌侧缘及口腔腭部。离子通道是一种跨膜蛋白,目前发现钾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种类最多、分布最为普遍的蛋白质微孔道;在肿瘤的细胞膜上也分布着类型各异的钾离子通道,因此钾离子通道已经与越来越多的疾病联系起来。目前初步发现,电压门控式钾离子通道Kv3.4在肿瘤,特别是OSCC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进一步研究,Kv3.4有望成为OSCC和癌前病变的早期辅助诊断的分子指标之一,可为OSCC的治疗提供新靶点。目的探讨钾离子通道Kv3.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安徽省口腔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存档的口腔癌前病变白斑及OSCC石蜡标本共57例,用免疫组化S-P法在组织水平检测该57例样本中Kv3.4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情况与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收治的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3例OSCC及13例癌前病变患者术中切除组织的冰冻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在分子和蛋白水平检测其中Kv3.4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荧光定量PCR显示Kv3.4蛋白在口腔正常黏膜、癌前病变及OS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5±0.48、3.50±2.51及18.48±7.70,OSCC组及癌前病变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2,P=0.029)。蛋白质印迹法显示OSCC组和癌前病变组Kv3.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7±0.14、0.35±0.03,均显著高于正常组(0.18±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28)。免疫组化显示Kv3.4蛋白在口腔正常黏膜、癌前病变以及OSCC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72.2%和94.9%,各组之间阳性标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率与患者性别、有无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Kv3.4的表达可能与OSCC的发生和发展有相关性,Kv3.4有望成为OSCC和癌前病变的早期辅助诊断的分子指标之一,可为OSCC的治疗提供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