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需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公务员热”。现代经济体无论是产出体量还是雇佣规模,公共部门都不容忽视。“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出台文件严格规范公务员日常工作,有效地压缩下了他们的权力寻租空间,大幅降低了其灰色收入。然而,“公务员热”却没有明显降温。显然,公共部门的吸引力并不局限于其收入溢价,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或明或暗的福利补贴,可能是驱使人们进入公共部门就业更重要因素。所以,本文以人们综合主观福利指标——幸福感切入,更全面地评估公共部门的就业优势,从而为理解“公务员热”提供一个崭新的观察视角。劳动力资源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民财富的增长。在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和工作岗位存在着理想型的匹配状态。在理想型的匹配状态下,劳动供给者和劳动需求者均能实现福利最大化。本文从就业角度出发,更全面地考察公共部门职工的福利效应问题。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2011),本文检验了公共部门对个体就业选择福利效应问题。首先,定量评估了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职工之间个体主观幸福感差异,并探索收入、社会保障等因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接着考察了公共部门就业对个体幸福感的异质性效应。以是否拥有编制将公共部门就业人员进行分类,并将有编制的职工进一步细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到公共部门就业对个体有着明显的幸福感溢价。从非公共部门转换到公共部门就业后,个体主观幸福感显著提高,大致相当于其个人收入增长了2-4倍。在公共部门内部,无编制职工获得有编制后,其个体主观幸福感提升程度,至少相当于其个人收入增长了4倍。在控制了一系列影响幸福感水平的个人因素和宏观变量后,公共部门的幸福感溢价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稳定性。本文借助倾向值得分匹配方法保障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通过使用倾向值匹配法处理样本选择偏误问题。结果显示,相比于非公共部门,公共部门职工个体主观幸福感确实存在幸福感溢价;相比于无编制职工,有编制职工主观幸福感确实更高。本文可能边际贡献有二。一是以幸福感作为综合主观福利指标,更全面地评估了公共部门对个人就业的吸引力,从而为“公务员热”提供一个崭新的观察视角。二是将公共部门内部进行细分,进一步考察了公共部门就业幸福效应的异质性。本研究有助于提升社会总体福利,也为我国公共部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