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地域文化的视野,进一步研究建安版画的艺术价值和本体规律。这里的地域文化主要是指生活在福建区域内的人群所共同创造和享有的文化。包括该福建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民族宗教传统,文化艺术,社会组织等方面。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福建具有自身的种族,方言,生活方式和俗习惯,所形成的文化艺术也相应的受到福建的地域性文化的影响。福建简称闵,地处我国东南一隅,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东望台湾海峡,北接浙江,西临江西,南连广东,在先秦时期属于八闵之地。其境内山岭众多,层峦叠嶂,山岭起伏,地势崎岖,素有“东南山国”之称。秦汉时期的福建,在中原汉人眼中只是一个不毛之地,其文化主流是闽越文化。但是随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原内乱,福建由于自身特殊的地理条件,成为了当时难得的和平之地,众人眼中的桃花源,并且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中原汉人的迁入,人口的迁徙为福建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为福建的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随后的宋室南迁,福建逐渐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居天下之中”,自此,“蛮风夷语”之地成为了“礼仪教化”之坊,培养了许多影响一个时代的为人,如朱熹,柳永,“道南儒宗”游酢,“程氏正宗”杨时,“延平四圣”罗从彦,李桐,蔡元定,经学名家胡安国,史学家袁枢,法医学鼻祖宋慈,文学家江淹,政治家李纲等人。福建的印刷业也相应的得到了蓬勃发展。福建的自唐五代后经济得到了发展,手工业十分发达,自唐代开始,刻书便成为很多百姓的家族手工业,其中部分的书坊是世代相袭的,其雕刻工艺一般都是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有些书坊家族传承甚至有百年或者数百年。 建安版画前后有六百多年的传统,但由于福建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不像徽派版画艺术那样工巧,具有徽商雄厚的经济后盾,拥有很多的绘图能手,名工巧匠;也不像吴兴,武林那样有文人墨客,名公巨卿为其撰稿著书;建安派是地地道道的民间书坊,主要的作家都是土生土长的,如熊大木,余象斗等,其艺术风格充满了民间艺术的率真和鲜活。 在建安版画的研究分析中,本文首先对福建的地域文化中的地理因素和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力求以真实全面福建地域文化为出发点,通过研究建安版画的视觉语言,如线条,造型,构图等基本要素,明确建安版画的艺术特征,并且对建安版画发展历史进行概括阐述,以期揭示地域文化与建安版画之间的关系,研究地域文化对建安版画的形式语言以及审美观念的影响。建安版画不仅仅是福建本土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绘画史上的不可缺少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