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胃癌患者使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示踪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并在荧光腹腔镜手术中探寻胃癌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判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探究ICG在胃癌根治术中示踪区域淋巴结的应用及其对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一(胃肠)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期间8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证实为胃癌,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术前均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术前分期,实验组据术前肿瘤分期不同采取不同的注射方法,若术前分期较早,肿瘤位置不易分辨时,可于术前30min在内镜下注射ICG,术中快速探查后对在荧光腹腔镜下显色的淋巴结进行捡取,若患者术前分期较晚,可于术中在肿瘤周围四点注射ICG溶液(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每点0.5ml,共计2ml,并于10min后行SLN检测,将在荧光腹腔镜下发光淋巴结定义为SLN并由术者对发光淋巴结进行捡取,装入标本袋固定并送检,术后由手术医生对余下标本进行解剖,尽可能检出肿瘤区域淋巴结,对照组则不注射ICG,由同一术者行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术后捡取淋巴结,送病理科行HE染色后行病理结果分析,统计ICG对前哨淋巴结示踪的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统计两组淋巴结清扫的数目,对比淋巴结清扫结果,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注射ICG后均未出现不适,在荧光腹腔镜下均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00%,共检出前哨淋巴结60枚,平均1.5枚/例,术后病理显示22例患者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其中20例患者前哨淋巴结为阳性。2例非前哨淋巴结存在转移,前哨淋巴结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是90.9%,准确性为95%,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0%,实验组共检出淋巴结1242枚,平均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为(31.05±8.73)枚,对照组检出1003枚;平均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为(25.08±8.32)枚,实验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查出阳性淋巴结有93枚,占总数的7.48%,对照组查出阳性淋巴结70枚,占总数的6.97%,两组检出阳性淋巴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吲哚菁绿对胃癌前哨淋巴结的示踪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性,能够增加对前哨淋巴结的捡取,可用于日常胃癌前哨淋巴结的活检。2.对于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吲哚菁绿是安全可行的,研究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其示踪作用,能有效提高胃癌术中淋巴结的清扫数目,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对评估患者术后分期及术后治疗起到积极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