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农家书屋”工程。这项实施了6年的文化惠民工程,在不同的场合被贴上不同的标签,在不同的视角中呈现不同的样貌,媒介文本塑造的“农家书屋”和个体话语表达中的“农家书屋”有哪些异同?这些不同的背后体现了什么?农家书屋工程在建设中出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从“媒介呈现”和“个体表达”两个层面研究太湖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论文主体包含六个部分。其中引言部分是介绍选题来源及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回顾,交代研究方法,阐明研究的核心问题。第二章“媒介呈现”部分以框架理论作为理论工具,以内容分析为研究方法,选取中国农家书屋网的2012-2013年“要闻”栏目和“各地动态”栏目的报道为媒介样本,分析农家书屋形象是如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地建构的,考量两种建构路径之间的重合度,分析其中的原因。第三章“个体表达”部分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选取太湖县的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为研究地点,通过对太湖县村民、农家书屋管理员展开问卷调查和对太湖县村民、农家书屋管理员、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和县文广新局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来研究农家书屋工程实施过程中政策与媒介的互动,政策与“人”的互动,分析“行动中的文本”与“行动中的人”如何彼此建构、作用、消解,进一步延展到去思考消解后如何重构。第四章从社会传播环境和文化传播过程两条线索展开分析新闻传播学视野下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的困境及成因,认为当前社会传播环境的变化包括文化行动基础的缺失,文化认同的危机,乡村文化的“去价值”,社会关系网络的断裂;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涵盖文化生产者与文化消费者的鸿沟,内容与需求断裂,政策宣传渠道低效,主导机制与反馈机制脱轨。第五章尝试对前文提出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出现问题给出解决的方法。以百里镇吴畈村的李传合的农家文化大院为个案,探讨社区共同体的建设与乡村文化建设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结语和反思强调大众媒体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反思研究中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