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是保障农业生产和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的物质基础。耕地生态系统的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入研究和解决耕地生态系统的安全问题,推进人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单位耕地面积人口压力较大,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镇规模的扩张及工业化的逐步推进,耕地占用、破坏和不合理利用等现象频繁发生,耕地数量锐减、耕地土壤污染和耕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耕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选取湖北省恩施州作为研究区域,综合考量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因素,结合恩施州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特征,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评价指标模型选取18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因子构建恩施州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赋予指标因子权重和综合指数法评价分析恩施州耕地生态安全水平。以综合评价结果为依据,对恩施州2008-2017年耕地生态安全的时间序列变化情况展开特征分析,并选取2011年、2014年、2017年作为研究样本,深入分析恩施州耕地生态安全的空间差异特征,同时根据障碍度评判模型诊断识别影响恩施州耕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以保护和提升恩施州耕地生态安全水平为目标,结合恩施州现实状况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通过研究,具体结论如下:(1)恩施州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整体成良性发展态势。恩施州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在2008-2017年间大致可以分为“急速上升-波动下降-波动上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8-2009年恩施州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为急速上升态势,耕地生态安全级别由风险级上升为比较安全级,这一时段恩施州整体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得到改善;第二阶段是2009-2012年恩施州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耕地生态安全级别较为稳定,保持在比较安全级;第三阶段是2012-2017年恩施州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耕地生态安全级别由比较安全级上升到安全级,这一时段恩施州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整体态势发展良好。(2)恩施州各县市耕地生态安全水平都有较好的发展趋势,但各县市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具体如下:2011年恩施州各县市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并且空间差异较大,其中鹤峰县、咸丰县和宣恩县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为临界安全级,建始县、巴东县、来凤县和利川市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为敏感级,恩施市为各县市排名最低,安全等级为风险级;同2011年相比较,2014年恩施州部分县市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有所提升,耕地生态系统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整体上恩施州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向好发展。其中鹤峰县安全等级为比较安全级,咸丰县、宣恩县、建始县和利川市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为临界安全级,来凤县、巴东县和恩施市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为敏感级。可以看出,鹤峰县由2011年的临界安全级上升为比较安全级,建始县和利川市由2011年敏感级上升为临界安全级;相比较于2014年,2017年恩施州各县市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改善,大部分县市耕地生态安全等级变化较大,其中鹤峰县、咸丰县和宣恩县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为比较安全级。建始县、利川市、恩施市、巴东县和来凤县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为临界安全级。可以看出,咸丰县和宣恩县由2014年临界安全级上升至比较安全级,恩施市、巴东县和来凤县由2014年敏感级上升至临界安全级。(3)通过障碍度评判模型诊断识别影响恩施州耕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结果是:①整体上看,在2008-2017年十年间,驱动力因素准则层的障碍度呈现上升趋势,压力因素准则层的障碍度呈现出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状态因素准则层的障碍度变化较为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波动变化,影响因素准则层的障碍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响应因素准则层的障碍度则呈现出先降后升趋势。②对恩施州耕地生态系统产生首要影响的障碍因子包括人口密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GDP 比重、森林覆盖率和旱涝保收率;对耕地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障碍因子为有效灌溉面积比、农村用电量、人均GDP和区域GDP增长率。(4)为保护和提升恩施州耕地生态系统安全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今后恩施州应大力推行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转变耕地利用方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防治耕地生态问题和建立耕地生态系统监测预警机制等措施,保障恩施州耕地生态系统的总体安全及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