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暖正在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日常生活,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一项全球性行动。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排放及其他人为驱动因子,由此可见,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是明确的,而且这种影响在不断增强。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的节能减排形势较其他国家而言更为严峻,加之以我国正经历着全球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人口流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空间扩张等城镇化伴随效应加剧了我国的环境压力,寻求行之有效的低碳发展路径成为当务之急。从碳排放来源来看,建筑部门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所占比重正加速增长,由于具备减排潜力大、减排成本低等特点,建筑部门成为助推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城镇化与建筑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开始逐渐被社会各界所关注,研究如何在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推进建筑碳减排,从而缓解城镇建筑面积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碳排放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基础数据缺乏的研究短板,学术界鲜有较为系统的相关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城镇化作用于建筑碳排放的影响效应为研究主题,首先结合排放因子法,以能源平衡表为数据基础,测算并分析了各省市的建筑碳排放数据,同时对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采用单一指标法以城镇化率为评价指标将样本省市划分为三个城镇化发展区域;其次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人口、经济和空间三个方面讨论了城镇化对建筑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并考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从中筛选了6个对建筑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控制变量,构建了理论分析模型;然后基于STIRPAT方程以2001-2015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全国及区域层面各控制变量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计算,检验结果显示模型估计结果具有显著的有效性。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的建筑碳排放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且存在较显著的区域差异性:高城镇化地区的人均建筑碳排放和建筑碳排放强度在研究期内始终高于中高城镇化地区和中等城镇化地区,但其增长速度最慢;(2)城镇化主要通过人口流动、经济发展和空间集聚三个传导渠道对建筑碳排放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随着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区域差异性,其中人口城镇化主要通过居民生活消费影响居住建筑碳排放,经济城镇化主要通过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公共建筑碳排放,空间城镇化则主要通过建筑规模扩大影响居住建筑碳排放和公共建筑碳排放;(3)从全国层面上看,城镇人口总量、城镇人口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比重和城镇建筑面积均在研究期内促进了建筑碳排放的增长,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是主要驱动因素;而城镇建筑的“容积率”则对建筑碳排放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4)从区域层面上看,中等城镇化地区的城镇人口总量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建筑碳排放的促进作用不分伯仲,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城镇人口比重是中高城镇化地区的主要驱动因素,城镇人口总量则是高城镇化地区的首要驱动因素;另外,城镇建筑面积在不同的城镇化发展区域均表现出对建筑碳排放的正向促进作用,城镇建筑的“容积率”则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逐步由缓解作用转变为驱动作用。这一结论也从侧面反映了城镇化对建筑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具有阶段性特征,即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契合。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新要求,并考虑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构建了建筑碳减排的框架体系,分别从宏观和区域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我国节能减排路径的选择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可以为建筑部门碳排放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