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本文对于以北京近郊农村地区为发展区位的农业原生态发展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本文从现代生产性农业的发展历程与北京城市发展现状的对比中发现,由于北京城市的耕地资源减少、水资源紧张和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的存在,以科技水平和规模化生产为特点的现代生产性农业并不适合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郊区发展,并提出围绕北京城市发展需要和居民消费习惯、加快北京近郊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或转型则是北京近郊农业今后的发展重点。在分析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农业多功能理论和“三农”理论为内容的理论依据以及以北京郊区农业功能定位和郊区农业存在的问题为内容的现实基础之后,本文正式提出了北京近郊农业原生态模式。本文认为,农业原生态模式是一种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环境改善和文化建设为支撑的区域发展模式,它以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为手段,以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等为目标。在内涵分析之后,本文从发展理念、产业性质、推进重点和区位条件四个方面来阐述该模式的基本特征,并从产业、村落和农民三个方面分析了该模式的内部结构,同时认为该模式具有生活、生态、生产三个内部功能,以及休闲、教育、示范三个外部功能。在对该模式进行完基本的理论分析后,本文深入地阐述了该模式的设计内容,即从原生态产业、原生态环境和原生态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该模式如何构建。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对于已经存在的并且具有原生态产业发展雏形的三个产业类型进行简要分析,这三个案例分别是:房山区川底下村、朝阳区高碑店村和“周末农夫”项目。分析主要从区位条件、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等方面对于这三种产业类型加以介绍。最后,将房山区大石窝镇高庄村作为北京近郊农业原生态模式的实际案例。本文首先对高庄村的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资源优势进行分析,并根据当地存在的农民增收困难、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环境治理压力加重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出高庄村应深度挖掘当地汉白玉、御塘贡米、历史人文资源等优势资源的潜力价值,大力发展以原生态休闲农业、石材开采和加工、乡村旅游业和高端生产型农业为主的原生态产业,开展以矿区环境和村容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以提高村民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内容的原生态文化建设,并给出了推进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