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肩锁关节脱位是骨科常见的肩部损伤之一,肩锁关节损伤后常引起肩部疼痛和肩关节功能障碍。本次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研究肩锁关节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第一部分:研究肩锁关节韧带的解剖结构,指导治疗。第二部分:根据测得的解剖数据,运用计算机模拟手术过程,验证手术可行性。第三部分: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关节镜下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探讨关节镜技术的优劣。第一部分肩锁关节解剖学研究和临床意义目的:通过对20具常规防腐处理的成年国人尸体,共40个肩锁关节进行尸体解剖和数据统计分析,提供喙锁韧带在锁骨及喙突附着位置的精确数据,了解国人喙锁韧带的结构特点,为喙锁韧带解剖重建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并标记出锥状韧带及斜方韧带在锁骨及喙突的附着部,确定附着点中心,测量韧带距锁骨及喙突边缘的距离,计算韧带在锁骨及喙突上的相对位置,并把所有测量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锁骨平均长度为151.6±13.5mm,锥状韧带锁骨附着点中心至锁骨远端平均距离为38.1±3.4mm,距前缘平均距离12.6±1.1m,距后缘平均距离6.5±1.3mm,斜方韧带至锁骨远端平均距离为23.7±2.1mm,距前缘平均距离9.5±1.1m,距后缘平均距离10.5±1.1mm,锥状韧带至锁骨远端距离占锁骨长度的平均比例为25.2%,距后缘距离占附着点锁骨宽度的平均比例为33.6%,斜方韧带至锁骨远端的平均比例为15.7%,距后缘的平均比例为52.6%。喙突平均长度为43.2±3.1mm,锥状韧带至喙突尖平均距离38.3±1.8mm,距外侧皮质平均距离10.1±0.8mm,距内侧皮质平均距离1.9±0.3mm,斜方韧带至喙突尖平均距离30.3±2.2mm,距外侧皮质平均距离4.6±0.7mm,距内侧皮质平均距离9..0±0.9mm,锥状韧带至喙突尖的平均比例为88.8%,距内侧缘的平均比例为16.1%,斜方韧带至喙突尖的平均比例为70.1%,距内侧缘的平均比例为66.4%。结论:通过我们的解剖测量与分析,我们认为:1.锥状韧带及斜方韧带距锁骨远端的距离占锁骨长度的比例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值,在进行喙锁韧带重建手术前测量锁骨长度有助于准确的解剖重建;2.完全按照韧带走行重建喙锁韧带可能引起喙突骨折,钻孔时应适当调整角度及进针点,可减少喙突医源性骨折的风险。第二部分喙锁韧带重建手术的计算机模拟分析目的:验证喙锁韧带解剖重建的可行性。方法:搜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共40例肩关节CT,建立肩锁关节三维模型,计算机模拟手术过程,分析手术风险。结果:进行解剖重建时,成功2例,失败38例,成功率5%,失败病例均出现喙突内侧皮质破坏。进行单束重建时,成功40例,失败0例,成功率100%。进行类解剖重建时,成功40例,失败0例,成功率100%。单束重建及类解剖重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解剖重建。结论:1.真正意义上的喙锁韧带解剖重建在现有的锁骨及喙突直线钻孔的手术方法下易出现喙突骨道内侧缘破裂。2.我们提出喙锁韧带类解剖重建的概念,减少医源性喙突骨折风险。3.目前临床常用的喙锁韧带单束重建,定位方法简单,可在常规关节镜手术术野中进行,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式。第三部分锁骨钩钢板和双Endobutton钢板技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对比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双Endobutton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技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共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的资料,运用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锁骨钢板组及双Endobutton钢板组。比较两组间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肩肘关节外科医师(ASES)评分、前屈上举和外展上举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12~36个月),锁骨钩钢板组ASES评分从术前的27.6±7.1分改善到术后的86.6±7.2分,双Endobutton钢板组ASES评分从术前的27.4±7.4分改善到术后的95.6±7.2分。两组间术后VA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双Endobutton钢板组的ASES评分在术后各时段均优于锁骨钩钢板组,术后1年时肩关节活动度优于锁骨钩钢板组。结论:我们认为,双Endobutton钢板技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非刚性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好、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