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后期王府官问题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some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府官是宗室分封的产物。王府官员是朝廷与藩府联系沟通的纽带。王府设官,其目的不仅限于妥善处理王府大小事务,更重要的还在于朝廷依靠王府官辅导、规谏宗藩,导之以正,期望王官能有效地监督宗藩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王府官的优劣,不仅牵连到一方的安定,也关系到社稷的安危。王府官之设,始自洪武。明初,王府官多以有军功的武职充任,王府武官居于文官之上。明初,朝廷重视王府官,对其委任匪轻;它的地位品级显赫,可与京官更相除授,仕途通达。明代中后期,王府官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问题突出。英宗时规定王府官不得外迁,从此王府官多禁锢一城,仕途受到限制,使得王府官的政治出路成为王府官问题的焦点,对王府官员进行府内保升、加秩俸致仕等方式成为王府官政治出路的主导,虽偶有府外迁转,但终改变不了王府官整体禁锢的宿命。正是因为仕途的禁锢使王府官庸劣、冗滥、员缺等问题更加突出,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严重影响王府事务的管理。王府官不安于辅导,听任宗室违制不法,甚至教唆拨置;王府官不恪尽职守,冒滥奏请,抑勒需索;在宗室选婚过程中,逐利滥选等,这些问题在国是日非的万历时期更加凸显,使明代中后期严峻的宗藩问题雪上加霜。
其他文献
20世纪20-30年代,随着中国乡村经济的崩溃与都市社会的发展,乡下人进城成为突出的社会现象,由于近代青岛与内地乡村在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与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大量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