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L-17A及Th17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 二、Slit2及微血管密度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kun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IL-17A及Th17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目的:Th17细胞是新近发现的一群以分泌IL-17为特征的CD4~+T细胞亚群,具有促进免疫反应的效应,在以慢性炎症为损伤机制的自身免疫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IL-17A、IL-10和IFN-γ在缓解期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局部和外周的表达,进而分析诸炎症因子及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其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复发及治疗中的作用,为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处于缓解期的克隆恩病(CD)患者12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46例,取20名年龄、性别比例与IBD组相称并行肠镜检查为阴性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应用ELISA检测12例克隆恩病患者,4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20例健康患者血清中IL-17A、IL-10和IFN-γ的水平,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D、UC及正常对照组结肠粘膜局部IL-17A的表达。结果:1.结肠粘膜中IL-17A的表达:CD组、UC组淋巴细胞胞浆均出现IL-17A阳性染色,UC组阳性细胞主要存在于上皮的固有层淋巴细胞中,呈现棕黄色,分布于腺体的周围,CD组的阳性细胞肠壁全层可见,在各层中的分布未见明显区别,正常对照组肠粘膜全层均未见阳性染色。2.IBD患者血清中IL-17A的表达: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未检测到IL-17A,UC组血清IL-17A含量为14.48±4.37pg/ml,CD组血清IL-17A含量为17.08±2.48pg/ml,UC组、CD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CD组较UC组高,但二者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3.IBD患者血清中IL-10的表达:在CD组IL-10的血清含量为72.37±12.44pg/ml,UC组IL-10的血清含量为43.72±7.63pg/ml,正常对照组IL-10的血清含量为40.97±16.96pg/ml,CD组IL-10的血清含量最高,且与其他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UC组与正常对照组IL-10的血清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IBD患者血清中IFN-γ的表达:在CD组IFN-γ的血清含量为28.58±2.41pg/ml,UC组IFN-γ的血清含量为29.02±4.12pg/ml,正常对照组IFN-γ的血清含量为29.71±2.09pg/ml,CD组、UC组相比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FN-γ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P>0.05),CD组与UC组血清IFN-γ的含量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IL-10主要由Th2细胞分泌,作为一种重要的抑制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并下调Th1细胞IFN-γ的分泌,发挥其抗炎作用。IL-10水平的升高可能是促炎因子上调引起的继发性改变,可以下调免疫和非免疫细胞的活性,减少促炎因子的产生,减轻IBD患者炎症的进展,是一种保护性的因素。IFN-γ是一种重要的促炎因子,本实验发现CD组、UC组相比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FN-γ的含量无明显差异,CD组与UC组血清IFN-γ的含量亦无明显差异。考虑可能是使用5-ASA作为缓解期维持治疗的结果,5-ASA的免疫抑制作用使促炎因子的水平下调。2.缓解期IBD患者血清IL-17A水平明显增高:UC组、CD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CD组较UC组高,但二者未见有统计学意义,与结肠黏膜组织中IL-17A的染色结果一致。缓解期IBD患者,IL-17A水平亦明显增高,可见5-ASA作为缓解期维持治疗并未影响其水平的变化,其原因是IL-17A是通过Th1型反应和Th2型反应之外的,第三种效应性免疫应答—IL-23/IL-17通路在IBD的发病中起作用,介导肠道炎症,5-ASA无法在该通路中起到免疫抑制作用,这是否是导致IBD易于复发的原因,尚待研究。缓解期的IBD患者,UC组和CD组在结肠黏膜活检组织中IL-17A高表达,而正常对照组结肠黏膜活检组织未检测到IL-17A的表达,提示在IBD患者结肠局部浸润的淋巴细胞中可能有Th17细胞的存在,UC患者只有黏膜层有阳性染色,CD为全层的阳性染色,因为前者为黏膜层的炎症,后者为全层炎症。同时在血清中也检测到IL-17A,考虑Th17可能在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全身免疫中也发挥着作用。意义:Th17细胞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IL-17作为IL-21、IL-23等多种炎症因子的下游调节分子,并已发现IL-23/IL-17通路是IBD发病的主要免疫应答通路,在肠道慢性炎症中可能处于关键地位,在缓解期的IBD患者中IL-17A不仅在缓解期IBD患者结肠局部表达,同时在其血清中高表达,提示患者在处于临床缓解期时仍有促炎因子的大量表达,可能与IBD易复发有关,阻断IL-17可能会成为未来炎症性肠病的一个治疗方法。第二部分Slit2及微血管密度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神经迁移蛋白Slit2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讨论Slit2与微血管密度间的关系,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探讨Slit2表达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转移、预后中的作用,为以食管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为靶点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癌组织和36例癌旁组织中Slit2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CD34标记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探讨其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的关系。结果:1.食管癌组织64例中45例(70%)Slit2表达阳性,表达于肿瘤细胞质和/或细胞膜中,呈现黄色颗粒或团块,并发现肿瘤中心部位较外周表达更强。癌旁组织36例中6例Slit2表达阳性,与癌旁对照组织相比,食管癌组织中Slit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χ~2=26.53,P<0.01)。食管癌中Slit2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Slit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无远处转移、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与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类型等指标无关。2.癌组织微血管排列紊乱,大小及密度不均,最密集区域多位于肿瘤边缘,向肿瘤内生长。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MVD值为平均(44.07±1 7.44)/mm~2癌组织中MVD增高显著(t=6.12,P<0.01)。MVD计数与患者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无远处转移、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均与性别、年龄、病理分化程度无关。3.食管癌组织中Slit2(—)者19例,其MVD为44.07±17.44:Slit2(+)者45例,MVD为25.26±7.9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2.256,P=0.001<0.05)。经Pearson秩相关分析发现,Slit2表达强度与MVD值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683,P<0.01)。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lit2蛋白表达和MVD计数与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是通过Slit2基因介导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实现的,Slit2是调节食管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Slit2与MVD的过表达使食道癌具有更高的侵袭性,MVD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MVD与Slit2蛋白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这是血管形成适应肿瘤快速生长的结果,同时也说明了Slit2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各类压实设备对路基压实技术工艺的特点,对冲击式压路机的工作性能和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了平衡冲击压路机具有省工、省时、节能、施工工艺简
经济全球化的潮头涌浪正逐渐靠拢中国。每一个行业和企业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股浪潮的波及,而被称之为我国永远的朝阳产业——制药企业,更应值得关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
论述了一种新的电火花加工方法,它通过合理选择工艺条件在空气中将金属材料放电沉积在工件上。对电火花沉积加工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预测了实现条件,使用通用的电火花成形
设计管理是管理学在设计领域里的具体运用,也是艺术设计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设计项目管理学又是设计管理学深化与发展的结果。目前,设计管理及其设计项目管理的
建立了随机载荷作用下的失效相关串联系统、并联系统和k/n系统动态可靠性模型,并研究了系统可靠度和失效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系统层运用载荷-强度干涉模型建立了失效相关
机器视觉是近几十年来发展的一门新兴技术,在工业在线检测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它可以代替人类的视觉从事检验、目标跟踪、机器人导向等方面的工作。机器视觉技术
近年来,神经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人们对其研究也随之更加深入, RBF神经网络是其中一种比较典型的神经网络,其结构简单、训练简洁而且学习收敛速度快,在时间序列分析,模
本报告简述了纤维材料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情况、纤维表面处理及界面和高性能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橡胶工业常用间苯二酚-甲醛-胶乳(RFL)浸渍体系对纤维骨架材
会议
道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变异性总是存在的。是材料和施工等变异性导致路面病害发生的区域和时间不同。减小工程质量的变异性,提升建设质量的下限值,对于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具有重
为了得到软岩隧道较为合理的开挖施工方案,以某公路隧道软岩隧段为研究对象,借助FLAC3D,对该隧段在不同卸载条件下的开挖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在不同卸载条件下该隧道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