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胱甘肽(GSH)是一低分子量的三肽硫醇,在植物、哺乳动物、真菌以及原核生物等细胞中均广泛存在,并因其重要的生理功能而在食品、保健品、医药等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研究利用多聚磷酸激酶(PPKs)和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GshFs)构建GSH体外生物合成的偶联系统。首先,根据已知GshFs和PPKs序列在蛋白数据库中初步筛选Streptococcus sp.DD12、Streptococcus equinus、Clostridium thermobutyricum、Pediococcus inopinatus四种来源的GshFs(GshFSD、GshFSE、GshFCT和GshFPI)和Haloferax sulfurifontis、Pseudonocardia thermophile、Roseofilum reptotaenium、Prochlorococcus marinus、Meiothermus ruber、Jhaorihella thermophilaf、Hydrogenophilaceae bacterium、Nocardioides dokdonensis八种来源的PPKs(PPKHS、PPKPT、PPKRR、PPKPM、PPKMR、PPKJT、PPKHB和PPKND),进行了蛋白表达与纯化。研究四种不同来源GshFs的酶学性质发现,在最优反应条件下GshFSS具有最高的酶活力。利用GshFSS-PPK偶联反应,比较八种来源的PPKs活性,其中PPKPT、PPKHS、PPKRR和PPKHB四种活性相对较高。并进一步对这四种PPKs和GshFSS进行偶联反应,分别研究了温度、pH、Mg2+和polyP浓度对GSH积累的影响,发现PPKHB-GshFSS偶联体系体外合成性能最佳。对GshFSS和PPKHB进行偶联反应的体系放大,首先进行了5mL体系的放大,发现批反应的效果最佳,在优化了Mg2+和polyP的添加比例后,最终得到GSH的实际得率为67%,后续成功放大到50mL,最终的GSH实际得率为86%,生产强度为107mM/h,产量为73.6mM。 此外,本研究还尝试进行GshFSS的固定化,在对多种固定化载体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发现氧化石墨烯(GO)纳米材料对GshFSS的固定化效果最好。对酶固定化反应过程中的诸多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发现固定酶的蛋白加载率达到约90%且酶活回收率也有45%,温度和pH适应范围均得到了进一步拓宽。研究了固定酶的贮存稳定性,发现在常温条件下贮存,游离酶在第三天就几乎完全失活,而固定化酶仍保留约63%的酶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