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不断增大而带来的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照此趋势势必会影响地方经济的正常发展,所以对于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效率以及基于此所给出的优化治理的研究就更具价值和意义。本文把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为研究对象,在解析地方政府性债务及规模效率的基础上,以公共需求偏好匹配标准为导向,构建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需求函数测算地方政府性债务需求规模,对比地方政府性债务实际规模,据此设计债务需求偏好匹配指数(Preference Match Index,简称PMI)作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效率的测评指标,结合我国2002-2014年31个省(市)的相关样本面板数据,从宏观层面对我国省域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效率开展实证评估,实证评价结果发现:一方面,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东部地区省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处于高效率水平状态的比例更高,而西部地区省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处于低效率水平状态的比例更高;另一方面,从时间分布特征来看,在2002-2007年期间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处于供求平衡的高效率水平状态的省份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而2008-2014年期间地方政府性政府债务规模处于供求平衡的高效率水平状态的省份基本保持稳定,尤其是在2012年以后。在客观分析省域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地方政府行为视角出发,将影响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效率的因素分为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和预算软约束等三大类六个具体因素,通过构建多元选择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效率的影响机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举债活动所处的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以及地方政府在举债过程中面临的晋升激励机制和预算软约束机制,共同显著影响着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效率的状况和水平。据此,从改革财政分权制度环境,调整地方政府举债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治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效率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