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 : 167次 | 上传用户:cheng8023ji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它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同时这里人类活动和城市人为干扰又非常剧烈,可以说,它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与自然水域的交接地,处于以水为主的开敞空间的边缘,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一直是近年来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热点,滨水区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无疑在于它是整个规划设计领域中最综合、最复杂,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一类。发达国家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案例,而我国城市滨水区的改造还处于正在成长的阶段,探索符合我国城市建设实际的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道路,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滨水区的改造热潮极为重要。现阶段国内许多城市的滨水区的建设处于城市水利部门与城建部门双重管理之下,管理部门各司其职,水利部门较多的注重了工程设施方面的建设,对其环境的景观效果注重不够;城建部门仅是从人工造景上去填加内容,缺少从水系的自然属性和水系安全等角度去考虑城市滨水区的综合改造,以及从城市生态环境效益、城市历史文脉、环境心理行为等方面去综合考虑城市滨水区的规划与开发建设。本文首先归纳总结了以往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多是从城市设计和城市生态规划策略等角度来展开,缺少对城市水系的本质属性的认识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研究,因此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城市水系的自然属性和滨水安全的角度,分析其与城市发展与景观规划设计的关系,从而构建了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本文选择以穿越城市建成区或核心区的城市河流水系为研究对象,主要是考虑虽然城市滨水区的类型较多,而与城市用地关系最为密切,与城市居民生活最为亲密的水系确是能够穿越城市建成区或核心区的城市河流水系,但是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前提是在科学认识水体自然属性和保证滨水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因此本文在分析研究城市河流的自然形态、城市滨水景观的组成、基本特征以及城市滨水区的安全与城市发展、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理论、形态理论、文态理论和心态理论的研究框架,以此作为指导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工作,探索一条既能够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弘扬城市历史文脉、符合大众审美理念,又顾及使用者亲水活动心理需求的科学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道路。本文采用了理论联系实践、文献资料调研与实地勘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哈尔滨市马家沟滨水区(市区段)景观规划设计为实践案例,以本文构建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理论、形态理论、文态理论和心态理论研究为依据,系统的分析了哈尔滨市马家沟滨水区(市区段)的绿地生态格局、空间形态格局、特色文态格局以及亲水心态格局的规划,希望以此来为近期即将启动的哈尔滨市马家沟滨水区(市区段)景观环境建设以及相关的工程实践建设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其他文献
铁路列车无线调度系统是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铁路技规规定铁路区间需实现无线调度场强全覆盖;但在工程实践中山区铁路受地形条件限制,实现全覆盖存在较多的不利因素
本文研究的是一种能促进旅游景区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全文分为七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区域、方法、意义、创新点及
通过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文化自觉的新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开创了文化自信的新局面、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认为:文化
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生力军,是
本论文以世界23个、中国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之一的武夷山为研究案例进行研究。论文由四个方面组成:①武夷山旅游资源的评价:武夷山景区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旅游资源品质高,其
最近,台湾昆剧团和浙江昆剧团为“第七届台湾·浙江文化节”,联袂打造了一部新编昆曲《范蠡与西施》.该剧由台湾昆剧团团长、中央大学教授洪惟助编剧.作为吴梅大师的再传
当前,教师评价体系研究在我国有了很快的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评价模式与方法。但总的来说,这一研究对现实的教师制度建设的指导作用还很不够。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建立高职院校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联合国提出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女性一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绝经后度过的,绝经后
目的:加强药物临床试验风险管理,实现风险最小化。方法:基于现代风险管理的理论,联系目前国内临床试验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结果:目前的模式下,临床试验风险的存在是
分析中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生成机理,借鉴商业银行典型个人信用风险测量理论基础与方法,构建基于涵盖借款人软信息的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评级指标体系。通过向在银行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