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规范的电子垃圾拆解会导致电子废物中大量的污染物排放进入环境。多氯联苯(PCBs)作为电子产品中介质油的主要成分之一,使用广泛,其造成的污染及健康风险较为严重。广州贵屿和浙江台州等家庭作坊式的粗放拆解已经给当地环境和人群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自1999年以来,在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WDS)的推动下,电子垃圾回收产业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电子垃圾回收拆解带来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国内关于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的电子垃圾拆解厂的污染水平及职业环境健康风险方面的研究未见公开报道。本文于2016年冬季采集了西北地区某规模化拆解车间内外及对照点的气相和颗粒相(PM1,PM2.5和PM1.0)样品,对样品中31种PCBs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观测研究,并基于该观测浓度数据对规模化拆解厂职业环境空气的呼吸暴露风险进行了计算和评估。结果如下:(1)浓度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31PCBs浓度范围(气相+颗粒相)为62.39-1019.95pg/m3,平均浓度为206.33 pg/m3,远低于广东省贵屿电子垃圾拆解区(∑37PCBs:472.3 ±405.1 ng/m3),也低于日本(0.1mg/m3)、前苏联(1.0mg/m3)、瑞典(0.03mg/m3)、联邦德国(20mg/m3)规定的职业环境空气中PCBs的最高允许浓度限值。∑31PCBs浓度空间分布由高到低为拆解作业车间>农家对照点>室外房顶,平均浓度分别为206.33 pg/m3、51.48p/g/m3及50.50pg/m3。(2)气-粒浓度分布特征:车间内∑31PCBs气相浓度为33.16pg/m3,三种粒径颗粒相总浓度为173.15pg/m3;车间外∑31PCBs气相浓度为21.78pg/m3,三种粒径颗粒相总浓度为28.71pg/m3;对照点∑31PCBs气相浓度为43.65 pg/m3,颗粒相(PM2.5)浓度为7.84 pg/m3;作业车间电子垃圾拆解导致的PCBs排放主要赋存于颗粒相中。其中,车间内∑31PCBs在颗粒相样品中的粒径分布特征为:PM10中的∑31PCBs浓度为 91.55pg/m3’百分占比 52.87%,PM1.(66.78pg/m3,百分占比 38.57%)和 PM2.5(14.83pg/m3,百分占比 8.56%)。(3)族谱组成特征:PCBs组成以低氯代PCBs为主,车间内及工厂外均为四氯PCBs浓度最高,三氯PCBs浓度次之;对照点大气中含有更高浓度的低氯(3CL和4CL)PCBs同族体,推测可能由于研究区外区域排放的低氯代物通过大气长距离迁移至到研究区所致;低氯代PCBs在气相中的比例远远高于颗粒相,高氯代PCBs则多赋存于颗粒相中。(4)来源分析:拆解作业车间内及车间外环境空气中PCBs主要源于电子垃圾拆解生产的排放,农家对照点(上风向5km处区域)主要源于研究区区域外上风向区域PCBs的大气的长距离迁移及研究区电子垃圾拆解等活动等PCBs排放等大气扩散。(5)呼吸暴露风险评估:基于以上职业环境空气PCBs观测数据,利用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该厂职业人群所处的环境空气呼吸暴露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致癌风险远低于其限值1× 10-6,表明该按国家环保标准建厂及管理的拆解车间作业过程中产生的PCBs排放经由呼吸暴露导致的致癌风险处于安全水平之内。本学位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按照国家环保要求建厂并进行规范化拆解生产的电子垃圾拆解厂PCBs的排放符合日本、原苏联、瑞典、联邦德国对职业环境空气PCBs的浓度标准,低于广东贵屿等地区传统家庭作坊式的拆解活动排放浓度约3个数量级;职业工人的呼吸暴露风险也处于安全水平。说明我国对电子垃圾产业的规模化建厂、规范化拆解作业及按环保要求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对于拆解作业环境的保护、职业工人的健康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