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企业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者和承担者,是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而企业家则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是掌管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昭示我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家阶层必将成为现代经济社会舞台上的主角,对国家民族的命运产生重要影响,发挥重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也是企业家经济。一个不重视企业家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企业家的作用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凸显,企业家的形象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注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央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现在,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论文的目的就是对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为我国企业家队伍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应当指出的是,本论文所说的制度环境,不同于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在“制度”研究中所定义的“制度环境”。诺斯所说的“制度环境”是指社会的基本制度或宪法制度。而我们所指称的“制度环境”,则是以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包括了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在内的各种制度的集合,是社会制度系统与社会环境系统的有机整合、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合力。我们认为,只有在这样一个社会的整体系统中才能把握企业家成长的规律和机制。 基于这一研究思路,本文着重研究了以下五个问题: 第一章,导论:提出了研究对象,从经济转型——企业家的产生——企业家成长研究——企业家制度建设,最后把研究对象锁定在企业家成长制度环境上。强调了研究意义,理论意义集中体现在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实践意义集中体现在为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阐述了研究思路。说明了相关研究述评及相关概念界定,其中,回顾了企业理论发展的历史,包括古典经济学、熊彼特和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现代企业家激励理论、企业家人力资本理论,并对企业家概念、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类别、企业家培育以及国企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 第二章,集中研究了有关制度的主要理论和我国经济转型期制度环境的主要特征问题。首先,介绍了西方经济学关于制度环境的一般理论。其次,着重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度环境的基本理论。接着,对经济转型期我国制度环境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经济转型的实质就是全面的社会改革,就是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观点;提出经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创新的、二重性的社会:提出企业家性质的新判断,认为企业家是自然人、企业人、社会人以及自然属性、职业特性和社会本性“三位一体”的观点。 第三章,着重研究了经济转型期企业家成长的经济制度环境。从对企业家性质的基本判断出发,提出企业家成长的三种机制。首先分析了经济制度环境与企业家成长的关系,指出经济制度环境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进而分析了中外企业家制度的异同并研究了我国企业家制度的缺失,指出,企业家市场的完善程度是企业家成长的直接原因,技术的工业化、经济的市场化、产权的社会化是企业家成长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转型期我国经济制度环境对企业家成长的双重作用,并强调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是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成长壮大的良田沃土,是有作为的企业家展现才华、报效国家的广阔舞台。最后,笔者对优化企业家成长的经济制度环境,提出了一些建议。在宏观经济制度上,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大批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的新机制。 第四章,着重研究了企业家成长的政治制度环境。首先分析了企业家与政治制度环境的一般关系。通过逐一分析企业家创业投资、企业家权益、企业家才能确认、企业家创新、企业家社会地位、企业家政治预期等与政治制度环境的关系,集中说明:政治制度环境是企业赖以发展的外部条件,它的适宜、健全和稳定程度,对企业家的成长发挥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接着,着重对企业家与政府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强调: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家和政府的职能以及完成职能所需要的行为权力、行为空间、行为方式都由市场经济的性质决定,企业家和政府是市场经济的两个重要角色,他们截然不同,又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共同促进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在此基础上,集中对经济转型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政府职能转变对企业家成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强调:体制转轨首先使企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企业的本质属性得以逐步恢复和发展,而企业性质的转变使企业家成长获得了微观基础,譬如企业家身份得以确认,企业家政治地位得以提高,企业家精神得以确立等。同时指出:我国渐进式改革的性质决定了我国企业家的成长对政治制度环境具有双重依赖,我国的国有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家将会有不同的成长路径。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企业家与行政脱钩,从而建立起职业化的国有企业家队伍;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为其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笔者对经济转型期如何构建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政治制度环境提出了建议;要加快民主政治建设步伐,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为企业家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新型法律制度,赋予企业家应有的法律地位;重奖优秀企业家,营造尊重企业家、崇尚企业家精神的政治氛围和社会氛围;提高企业家素质,加强企业家自律。 第五章,着重研究了企业家成长的文化制度环境。首先对所要研究的文化制度环境作了历史定位,分析了经济转型与文化制度环境互动共生的形成机制。接着又择其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中新出现的与企业家成长关系密切、影响作用大的社会信用制度、社会财富观念、社会人才选拔机制、社会创新氛围、学习型社会的创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等文化观念现象、文化制度现象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以揭示其对企业家成长的影响,为改善和培育企业家成长的文化制度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体现世界文化发展潮流,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创建原则指导下,从转化、借鉴、创造这三个方面对如何培育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文化制度环境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是选择了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这一研究视角。如上所述,尽管近年来有许多学者关注企业家和企业家成长问题,并取得一些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当代企业家的成长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一定的实践依据,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对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做出专门的、系统的研究。 二是从研究方法看,本研究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借鉴现代系统结构分析方法,根据企业家成长这一独特的对象要求,将影响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从社会大的制度环境系统中剥离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制度环境系统,然后进行系统而具体的分析。在进行这种分析时,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制度的本质、结构、功能和变迁规律进行了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社会制度的基本结构和性质,分别考察了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的经济制度环境、政治制度环境和文化制度环境及其对企业家成长的影响。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本论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对国内外企业家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不够;对于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的实证分析需要加强;一些观点的说明还需要具体深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