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义德集学术研究与政治关怀于一身,在人文学科领域中产生了典范效应,被公认为后殖民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当代美国重要的批评家,在当代批评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在美国,他是位“前卫”批评家,是最早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理论应用于文学批评的学者之一,也是最早探讨法国结构主义的批评家之一。他将人文主义价值和传统、理论和文化政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他是后殖民批评的地标级人物,始终关注后殖民批评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即政治批评,从此维度出发,萨义德特别关注政治和社会意识与文学或整个艺术的关系。本文讨论萨义德的部分思想理论。论文涉及下列几方面的问题:萨义德的东方主义思想;第三世界人民的身份建构;杂交文化的观点。《东方主义》直接开创了一个新的即关于后殖民研究的领域,在后殖民研究领域处于中心地位,取得了很高的认可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成为了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也被看作是当代帝国研究的标志性著作。东方学蕴含着丰富的、沉积了几个世纪的物质层面的内含。东方概念是一个源于语言,经过历史演绎而逐渐复杂化的建构物。东方学是一种通过与政治、文化、道德、知识等权力的交换而形成的权力话语方式。通过对东方主义的内涵和本质认识,有助于我们批判地吸收西方异质文化,重新认识第三世界文化价值的地位。在谈到人类身份时,萨义德认为人类身份不是自然形成的,稳定不变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为建构的历史、社会、学术和政治过程,身份建构经常与权力运作密切相关。在对待传统的东西文化二元对立的模式和民族主义的立场时,萨义德认为,一切思想和理论,其内容、秩序、结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并非铁板一块,而是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他更多的关注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论所表现出来的具体意义,以及同一理论在不同的语境下意义的差别。由此,萨义德提出“理论旅行”的观点,认为应该采取一种“杂交视角”,第三世界可吸收西方科技文化的长处,有选择性的择取,使之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采取排斥、否定的逻辑,从而树立一种积极健康的民族文化观。因为在萨义德看来,正真的知识分子应以一种博大宽怀的态度,超越狭隘的民族界限,努力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全人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