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余弦基的选取与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2488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EPG标准中采用的变换方法主要是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DCT存在快速算法,并且变换后的系数集中在低频部分,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和声音信号的处理当中。但是由于DCT它通过采取分块对数据进行处理,由于不连续性会产生“马赛克效应(块效应)”。为了部分消除“块效应”,通常采用半长滑动的方法,但是却增大了近一倍的计算量。为了克服这些缺点,Coifman和Meyer在90年代初提出了局部余弦变换(Local Cosine Transform, LCT)这一概念。由于国内关于LCT这方面理论的阐述很少,为了给LCT的研究者带来便利,文中详细介绍了局部余弦基的构造理论,推导了正交钟函数应该满足的条件,并给出了两种常用的正交钟函数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Coifman和Meyer的钟函数构造理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正交钟函数,并与Donoho正交钟函数的压缩性能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正交钟函数变换后的系数更加集中在低频部分,能够进一步提高编码增益。对于要求压缩前后失真微小的应用场合,利用改进的正交钟函数比Donoho正交钟函数更具有优势。在局部余弦基的基础上给出了双正交局部余弦基的构造方法,它改善了普通局部正交余弦基的缺点,在设计钟函数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并不需要严格满足正交条件。我们可以设计满足条件的双正交基,保证对信号进行LCT后第一个变换系数就是该信号段的直流能量,从而直流分量可以用一个变换系数来进行编码。文中给出了几个双正交局部余弦基的例子,对它们的频率衰减率进行比较,并利用其中的Bittner钟函数和Donoho钟函数分别对一任意随机信号做LCT,比较它们的能量集中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直流信号,双正交局部余弦基比正交基的压缩性能更好;而对于正弦或余弦信号,双正交局部余弦基和正交基两者各具优势。
其他文献
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集成电路和低功耗无线通信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低成本、低功耗、多功能的微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布局和覆盖、节点定位、网
随着数字技术和多媒体网络的迅速发展,数字多媒体作品(如数字图像、数字音频、数字视频等)在互联网上的发布、传播、复制等操作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然而这种便利性和不安全性
UWB技术已成为短距离高速无线个域网(WPAN)的候选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UWB系统抗窄带干扰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对传
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以短消息作为传输载体的、便携式的、实时定位系统的实现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和单片机的自动寻人跟踪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定位模块和搜索模块两部分构成
在众多视频标准共存的现在,为了适应不同网络带宽以及终端用户的需要,视频转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研究转码类型:1.非采样(空间分辨率不变)情况下,MPEG-2/MPEG-4到H.264的
虹膜识别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对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声音识别等)而言,虹膜识别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稳定性、高可靠性和非接触性。这
信道编解码一直是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的LDPC码是信道编码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1962年,Gallager提出了低密度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码,但是
通信系统中,为改善信源信息经过信道传递给信宿的传输性能,信道编码技术至关重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LDPC)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编译码方法,已
学位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更多的数据业务竞相登场,这使得移动数据量飞速增多,LTE-A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蓬勃发展。为了解决移动运营商所面临的各种维护成本和基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