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青少年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负面因素的影响,阻碍青少年健康人格和良好行为的养成。网络成瘾则是其中之一,网络成瘾是一种由于长期、反复使用网络而导致的对网络的着迷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不仅会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并且会对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给予及时有效的认知行为引导和矫正,以帮助他们早日戒掉网瘾。从社会工作视域出发,对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依据相关的量表对服务对象进行网络成瘾的测量,发现服务对象的网瘾程度为重度。研究发现重度网络成瘾对服务对象的影响表现为,心理认知层面的自我认知障碍,家庭生活层面的亲子关系疏离以及学习层面的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成绩下降。而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服务对象缺乏对网络的正确认知,其次是父母对其疏于教育以及学校的引导不当。随后针对服务对象网络成瘾的具体问题及成因,通过对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家长、学校老师及同学进行访谈,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以此为依据制定服务计划。在具体的介入阶段,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帮助服务对象唤起改变认知的动机,并将动机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在实际行动中戒掉网瘾。同时,也对服务对象的外部环境进行改善,帮助服务对象的父母转变教育观念及模式,让服务对象的班主任在学习上予以帮助。进而帮助服务对象获得良好的改变环境,构建属于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在个案服务的后期,巩固效果,进行个案跟进。服务结束以后,利用结果评估的方式依据目标实现程度评估表、服务对象上网行为观察记录表、青少年网络成瘾测量表、对他人(服务对象的父母、学校老师及同学)的访谈资料对个案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发现服务对象的网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自我认知良好。运用个案辅导的方法对案主进行网络成瘾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帮助案主脱瘾成功。其中,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对于重建案主认知结构是有效的,矫正后的新行为的发展还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支持;提高案主的社会性功能,加强案主与环境互动,解决服务对象网络成瘾的问题。最后,结合专业知识及自身实务经验,对理论、模式和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伦理困境、工作者角色以及延展服务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指出了个案服务工作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解决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反思了在实务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强调了个案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重要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