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治运保漕与苏北水灾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ao2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做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主要负责漕粮的北运,运河的贯通,带动了运河沿线城镇的兴起和繁荣,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运河沿线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明清政府为了保证运河的通行,漕粮北运不受阻,一切以运河为中心来治理河道,保证漕运的畅通。虽然大运河带来了很多的积极影响,但是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它。我国东部平原水系因受西高东低地形的制约,大都自西向东流向大海,但是京杭大运河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这条纵贯南北的人工河必然会拦截自西向东的自然河道。运河为穿越这么多自然河道而保持畅通,在河流交汇的区域必然会引起水系的变迁,使一部分区域水系紊乱,发生水灾。比如运河河床淤高,形成地上河,使运西地区河流下泄发生影响,地面积水排除困难,如遇暴雨,不免受洪涝之灾。本文以运河所经过的苏北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明清治运保漕与苏北水灾之间的关系,以苏北地区运道的变迁为切入点,分三个方面来探讨运道的变迁对水系的影响和由此产生的水灾状况及水灾的治理,这些实践与明清时期的指导思想——治运保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明代中前期,明政府在徐州至淮阴一线利用黄河行漕,即“借黄行运”,为了保证漕运,强力“挽河南行”,“遏黄行运”,使苏北区域的水系发生了变迁,使区域的水灾发生了消长变化;到了明代后期开挖泇运河“避黄行运”,以及清代前期开挖了皂河和中运河彻底实现了“黄运分离”,保证了运河的畅通,但是畅通的同时,使区域水系更加的紊乱,造成了严重的区域水灾;在洪泽湖区域,明清政府固持“蓄清刷黄”的治水方针,虽然一时使清口畅通,保证了漕运,然而“黄强淮弱”,每遇黄、淮并涨,黄河就会倒灌洪泽湖,致使清口淤积、洪泽湖湖底泥沙淤垫,而后高家堰越筑越高,洪泽湖变成了著名的“悬湖”,吞并了大量的土地,造成洪泽湖区域几乎年年都发生水灾。总之,本文试图还原明清时期苏北运河与区域水系、水灾的本来面貌,纠正人们对运河历史作用认识的误差。本课题从治运保漕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治运保漕和苏北水灾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有助于人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审视大运河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有助于推动运河及运河区域史的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牡蛎是我国著名四大养殖经济贝类之一,牡蛎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海中牛奶”之称。在加工过程中下脚料——牡蛎体液和牡蛎壳,被作为废弃物丢掉,造成资源的浪费。本文对牡蛎体液和
玉米在我国粮食消费系统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尽管玉米的生产每年会有波动,但整体而言玉米在我国粮食系统中的地位上升趋势非常明显。2012年玉米产量达到20561.4万吨,占到我国粮
从石河子、阿勒泰和伊犁大豆种植区采集大豆根腐病病样进行分离,共分离到5个疫霉菌株,经生物学特性测定,供试的新疆大豆疫霉各菌株在10—3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左右;最适
小城镇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小城镇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小城镇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当前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城镇化道路不断推进的同时,人口问题给国家带来全局性的挑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信息透明越来越成为中国背景下研究的热门话题。事实上,信息的透明不但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更有利于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特别是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投
本论文研究了非洲地区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并以喀麦隆孔子学院为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首先本文介绍了整个非洲地区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开设情况,主要涉及孔子学院和课堂在
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并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跌倒不仅损害老年人的身体,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而且导致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下降。因此,自动检测跌
文章运用相对值法、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我国汽车制造业绩效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子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指出区域间产业发展的战略应从传统的"红海战略"转向超越产业竞争的"蓝
在土木工程建设施工实践过程中,施工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节约成本投入。使建设质量更加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提高整个施工建设过程的经济效
本文分别以栉孔扇贝、荔枝以及罗非鱼为原材料,对真空冷冻干燥与热泵-微波联合干燥两种干燥方法的工艺特性进行了研究。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研究中,以栉孔扇贝闭壳肌为实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