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一方面深刻阐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伟大作用及其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列宁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群关系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当时所面临的国内、国际背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群关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源泉来源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执政党要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的相互关系。另外,还包括列宁密切党群关系的主要途径。这些奠定了列宁党群关系的历史价值,也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密切了苏共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为社会主义其他国家党群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所面临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主要措施,正确处理了党群关系,实行正确的执政方式,强化了民主思想,密切了党群关系。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探究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方法,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对形势的分析和国情的认识上出现了主观主义的偏差,导致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一些失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我国在此时期所面临的不同的国内国际环境,创造性地提出了密切党群关系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继续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群关系思想的中国化。列宁党群关系思想对当代中国共产党密切党群关系仍有重要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