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期,由于现实际遇的刺激,学术思想发生了变化,经学逐渐解体,史学逐渐走向学术的中心。在这个时期,梁启超等人号召史学革命,推翻旧史学,建设新史学,史学由此发生新变化。新史学主要在四个方面突破旧史学。 第一,在历史进程认识方面,以进化史观突破了循环史观和复古史观;第二,在历史主体认识方面,认为民众是历史的主体而不是帝王将相,历史发展动力是社会多方面的合力;第三,在史学功用方面,强调史学是为全体国民增长知识服务,不是为帝王资治服务。第四,在史学方法方面,主张扩充史料,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求真的科学研究。新史学的发展在晚清民国的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理论特征。新史学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主要集中对旧史学观念的批判,以梁启超的《新史学》为代表;第二阶段,以国粹派史学代表,批判旧史学,但更侧重于民族主义立场,以史学弘扬激发国民民族情感,史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第三阶段是以胡适、顾颉刚、傅斯年等人为代表的疑古辨伪的实证主义史学(科学史学),这一阶段的史学突出史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所具备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即是史学“求真”的学术品格。 新史学是晚清民国时期重要的学术思潮,它和文学发生关联,成为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思想知识资源。具体是体现在四个方面: 国粹派史学宣传国粹,激发民族情感,搜编辑古籍,重建汉族历史,复活汉族被压抑的历史记忆。在文学创作中,体现出强烈的排满意识,宣扬民族的荣光,汉族的民族英雄得以重现;诗史创作精神被激活,诗人进行诗史创作;乡邦文献、野史和地方性知识成为文学创作和研究重要的思想、知识资源。 新史学主张史书突破时空限制记载历史事件,沟通了历史与现实的关机,晚清历史小说具有新闻性,促使了近事小说产生;历史小说的容量扩大,不再专写帝王将相和英雄传奇,出现琐事体、非英雄化的写作;历史小说家还突破历史事件、人物的既定的历史评价,创作了一系列翻案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新形象。另外,新史学强调历史对国民的启蒙作用,历史小说在新小说中有重要地位,新史学和小说两者互动,建构民族想象共同体。 新史学重新编写普遍通史的诉求推动了文学史的编写和研究,文学史家运用进化史观去解释和研究文学史;借鉴历史分期的分期法对文学史分期;扩充文学史料,运用历史地理学、历史统计学多种方法去编写、研究文学史。 新史学的古史辨派运用归纳、假设等科学办法对中国古史辨伪,揭示了民间文学神话传说的形成(层累的)、演进的特点和神话历史化总的趋势;古史辨派史学结合歌谣研究《诗经》,化经为史,还原《诗经》是乐歌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