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术后短期及远期临床疗效。对胸腰椎骨折的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与跨伤椎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应用meta分析方法做一综合评价,为临床的手术选择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根据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到2014年3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53例符合条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经伤椎组(21例)和跨伤椎组(32例)。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术前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时间、内固定术中出血量,术后及随访阶段的矢状面后凸Cobb角、骨折椎椎体前缘压缩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及VAS评分,如实记录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第二部分通过对国内外主要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详细阅读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对胸腰椎骨折的短节段椎弓根跟螺钉内固定经伤椎与跨伤椎术式的临床疗效做meta分析评价。结果:1.53例患者获得了12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18.4(12-24)月。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损伤节段、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评分、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术后骨折椎椎体压缩度和矢状面Cobb角等方面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末次随访中,经伤椎组在椎体压缩程度及矢状面Cobb角矫正度丢失程度方面均优于跨伤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最终有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包括3篇随机对照(RCT)试验,8篇观察性研究,共计626例,其中经伤椎组316例,跨伤椎组310例。纳入的3篇随机对照试验均为高质量文献,8篇观察性研究1篇为低质量,7篇为高质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伤椎与跨伤椎内固定在术前Cobb角、术前椎体前缘压缩度等方面都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脊柱后凸Cobb角在术后及术后随访中,经伤椎内固定优于跨伤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周,术后1年随访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方面也存在这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经伤椎内固定优于经跨椎组;长期随访内固定失败率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经伤椎组发生内固定失败少于跨伤椎组。结论:1.后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减少了脊柱内固定的固定节段,避免了严重的邻椎退变等并发症。2.后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可以直接对受损移位的伤椎进行复位,重建正常的椎体高度,矫正脊柱的后凸畸形。并在随访中降低了脊柱Cobb角矫正度,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程度较大丢失等远期并发症。3.后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与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相比能显著降低内固定的失败率的发生,是目前胸腰椎骨折治疗的理想手术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