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德的先验自我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指一个独特种类的纯粹的毫无内容的智性表象。它作为同一的“相关项”伴随“我的”每一表象,由于这种伴随,我的所有表象都被看作是“为我”的存在。其二是指先验统觉,即“以一统多”、赋予杂多性以统一性的能力或机能,正是先验统觉使诸杂多直观表象必然处于联结统一之中,并因此而保证了自我的同一性。两种意义上的先验自我都可被意识到,但都不可认识。立足于先验自我,康德澄清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三种理解,并为通达诸如自我同一性、外部世界的问题揭示了新的路径。笛卡尔混淆了作为“相关项”的第一层意义上的先验自我与作为客体的经验自我或实在自我。康德从根本上破除了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长久以来在人们对世界的理解中,世界的“主体性”这一本真环节始终是隐匿的。只有在康德这里主体性才第一次真正完全出场,成为显明的。破除主客对立二元思维模式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对应论”、“符合论”的偏见之后,“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问题和“身心”问题便迎刃而解。否认康德的先验自我的第一层含义,而将先验自我完全等同于先验统觉,会导致对康德一些文本的理解困难重重。虽然“transcendental”这个概念在康德和胡塞尔处都被用来标识对认识构成之最终源泉的回溯的发问方式以及这种回溯的结果“主体性”,但这个概念在康德处和在胡塞尔处存在很多差异,其背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与康德不同,承继于笛卡尔的“明见性”的概念在胡塞尔的思考中占有重要位置。康德是要“分析”出"Erfahrung"中"transzendental"的“要素”,因此康德处不能有"transzendental Erfahrung"的说法;胡塞尔则是要对"Erfahrung"作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理解,因此在胡塞尔处既有“自然的态度”下的“(素朴)经验”,也有transzendental态度下的"transzendental Erfahrung"。在康德处,“先验的”不能算是"transcendental"这个概念的一个好的译名,但比“超越论的”这个译名要好,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康德的概念"transcendent(超越的)”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在胡塞尔处,“超越论的”是"transcendental"这个概念的一个合适的译名,但“先验的”却不是。康德的第一层意义上“先验自我”与胡塞尔的“纯粹自我”的概念有很大的相似性。康德关于“经验自我”的思想存在严重困难。经验自我的构造方式完全不能类比于外部客体的构造方式,如运用“实体性”范畴等,经验自我的显现也并非是康德所谓的“内直观中给与的表象”。胡塞尔关于“人格”的思想是在这个方向上的重要贡献。